细思极恐!这样用农药药效全无!甚至药害严重!
细思极恐!这样用农药药效全无!甚至药害严重!
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但不当使用不仅会降低防治效果,还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农产品安全问题。本文总结了农药使用中常见的错误和误区,帮助农民和农业生产者正确使用农药,实现经济、安全、高效的农业生产。
农药使用十大错误
防治时间不当:有些农药需要在特定条件下使用,如趁露水未干时使用以增强药液吸附性。盲目用药而不考虑环境和时间因素,会影响药效。
不看使用说明,随意增减浓度:凭经验用药而不参考说明书,可能导致浓度过高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或浓度过低达不到防治效果。
药没有打到作物要害部位:不同病虫害需要针对不同的作物部位用药,如基部、茎部、叶部或顶部等,必须对症下药。
使用失效农药:农药久置会导致挥发、变质、失效,降低药效。保存农药时应注意条件,不能随意存放。
病虫药剂不分,张冠李戴:杀虫剂和杀菌剂的作用对象不同,不能混用。使用时应根据病虫害类型选择合适的药剂。
不分作物使用药剂:有的药剂只适用于特定作物,乱用可能导致无效果或产生药害。如敌敌畏对瓜、豆等作物易产生药害。
盲目混配:不了解农药的理化性质,盲目复配混用可能导致药效相互干扰或产生不良反应。如多菌灵不能与铜制剂混用。
掌握不好防治适期和防治标准:不懂病虫害消长规律,盲目用药,可能导致防治效果不佳或造成损失。
重虫轻病现象:病害的危害不如虫害直观,防治中往往忽视病害。
长期单一用药,致使病虫产生抗性: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会导致病虫产生抗性,应轮换使用不同种类的农药。
农药使用八大误区
配置农药时,想怎么配就怎么配:正确的做法是在药剂倒入喷雾器以前,先将喷雾器中加入适量水,再将要勾兑的药剂依次倒入容器、用水冲释。
二次稀释没用:很多农药在使用过程中,要求二次稀释,而大多数种植户都是图省事将药剂直接倒入喷雾器加水稀释,常造成浓度不均。
只要不是下雨天就可以喷药:宜在无雨、3级风以下天气施药,必须顺风喷施农药。夏季高温季节喷施农药,应在上午10时前或下午4时后进行,中午不能喷药。
未按说明施药:配置农药全凭自我感觉,未严格掌握用药量。农药标签或说明书上推荐用药量都是经过反复试验才确定下来的,使用中不得随意加大施药剂量或改变施药方法。
任何时期用药都可以:不同发育阶段的病、虫、草害对农药的抗药力不同。应该提前预防,而很多种植户在虫害发生后再来喷药防治,效果大打折扣。
认为喷药叶片正面和背面一个样:植物叶背细胞组织疏松,自然孔口多,而叶片表面具有角质层,孔口少病菌难以侵入。因此,喷药时使用上喷的方法重喷叶片背面,同时下落的农药雾滴也能很好的落到叶片正面。
进口的药就是好药:长期单独使用一种农药会加重抗药性,应在不同地区使用不同种类的农药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除了酸性和碱性农药不能复配,其他都可以:混用农药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两种或是两种以上的农药在混合后不会出现化学变化。像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菊酯类杀虫剂和二硫代氨基甲酸衍生物杀菌剂均对碱性条件较敏感,不能与碱性农药或物质混用。
上述因素是防治效果差,防效不显著的最重要、最常见、也是常常被人忽略的原因。因此,讲求科学、准确地使用农药,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系统学习植物保护知识,用前读懂使用说明,对使用浓度、施药适期、防治对象、适用作物及其具体施药操作和方式等等事项都搞清楚,才能达到经济、安全、高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再谈如何正确使用农药?》河北平乡县农业局
《喷洒使用农药的八大误区,看看你中了几个?》惠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