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马克思主义劳动历史观:考古研究的新阐释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马克思主义劳动历史观:考古研究的新阐释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539048

5月23日晚,劳动文化系列专题讲座第十一讲在文学生活馆展开。本次讲座由山东大学考古学院院长王芬老师主讲,题目为“马克思主义劳动历史观——基于考古研究的阐释”。王芬从历史学三大课题“人的起源”“农业的起源”和“文明的起源”出发,以多项考古史料为例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劳动历史观的内容,深刻阐释了“劳动创造人类,推动人类历史发展,并将解放人类”这一观点。

从“人的起源”出发,“劳动创造了历史主体”。从古猿发展到直立人,再到智人,人类的脑容量不断增加,双手得到解放,逐渐开始制作工具,使用火,并制造装饰品和工艺品。人类史的发展说明了,“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也是劳动的产物”。

从“农业的起源”来看,“劳动是社会历史的前提和基础”。人类历史是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历史。人类不断劳动,从穴居到定居,从狩猎采集到发展农业,由此产生了中华民族万年的文化史。人们进行广谱革命与农业革命,有了稳定的食物来源,发明陶器来储存食物,进而开始人口增长,出现社会分工。“社会是在劳动的作用过程中形成的” 王芬总结道,“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以及社会关系。”

从“文明的起源”出发,“劳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人们发展生产,人口不断增加,进而出现了城市。同时,社会分工与分化加剧,阶级产生,社会结构改变,王权、礼仪和信仰出现并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成熟的国家形态,创造了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劳动始终贯穿于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夏商时期,甲骨文中记录了许多劳动相关的文字内容;春秋时期,农业劳动催生铁器发展,推动改造自然;汉唐时期,不同的劳动分工让长安城有不同的布局规划;宋元明时期,劳动者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推动了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进步……这些都说明,“推动历史发展和进步的根本动力是人们获取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

劳动涉及到人类发展的终极走向,“劳动解放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目的。”从人类史、文化史、文明史的发展到现代生活,劳动始终是人类文明传承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王芬指出,“好的劳动成就一切”,我们要回顾历史、立足当下,坚定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在劳动实践中推动社会发展。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