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枣庄:强工兴产加速度,鲁南崛起谱新篇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枣庄:强工兴产加速度,鲁南崛起谱新篇

引用
凤凰网
1.
https://sd.ifeng.com/c/8g89Ukp0p61

2024年,枣庄市在工业发展领域取得显著成就。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营收过50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7家。通过实施"工业倍增"计划,枣庄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持续发力,不仅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还培育了一批新兴产业集群。

新时代,城市高质量发展,需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耐性与韧性。
枣庄,这座承载千年工业底蕴的"煤都",锚定"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的战略目标,求强图变,塑强优势,奋力开创绿色低碳高质量的新局面。
回首2024年,枣庄工业成绩斐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营收过50亿元工业企业发展到7家,展现出枣庄工业强劲的发展动力与蓬勃活力。
2024年亮眼成绩在前,枣庄乘势而上。中共枣庄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将2025年定为"重点工作集中攻坚年"。不难预见,在新的一年,枣庄将继续锚定目标,加压奋进,在强工兴产的道路上加速前行,推动城市发展迈向新的高度,为鲁南崛起贡献更多力量。


(图源:大众日报)

项目按下"快进"键,夯实工业坚实底盘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
枣庄话语铿锵有力。2024年,枣庄将项目建设作为强工兴产的主抓手,围绕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产业,全力推进重点项目落地开花。
众多重大项目进展迅速,为工业发展按下"快进键",筑牢了枣庄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数据更有说服力——1至11月,691个省市区三级重点项目高效推进,完成投资占年度计划的115.6%,超序时进度23.9个百分点。全年累计实施省市级重点项目266个,完成投资710余亿元,有力推动了全市的工业发展。
不畏难,永向前。这一年,枣庄贯彻"工业倍增"计划,紧紧聚焦全市"6+3"现代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推动工业向高质量迈进,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跑出了枣庄工业发展的"加速度"。
在高新,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吉利极电电动总成项目生产的新一代动力电池,让"充电一刻行千里"照进现实。2024年7月,吉利极电电动总成项目顺利建成投产,建成5条先进产线。凭借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理念,该项目正朝着成为极电在北方最大的集生产制造与销售一体的国内领先动力电池PACK的生产基地目标大步迈进。同时,随着项目的落地,不仅企业自身关键零部件和下级子零件实现了本地化开发应用,而且填补了鲁南地区高端电动总成领域空白,有力地推动枣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发展与完善。
在滕州,高端制造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无论是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还是传统装备制造的转型升级赛道,都收获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中材科技风电叶片拉挤板项目就在此落地,项目总投资20亿元,占地197亩,规划产能高达8.5万吨,投产后,每年可为当地新增20亿元的产值以及2亿元的利税,已然稳坐全球风电叶片拉挤板生产企业的头把交椅。
图源:大众新闻
与此同时,滕州制造业向着更高峰攀登的脚步从未停歇,聚焦于传统装备制造的高端化转型,高端五轴机床加工中心项目成为又一关键支撑。作为枣庄工业建设的重点工程,其占地447亩、总投资50亿元,仅一年便竣工投产,该项目生产的高端五轴机床凭借高精度、高性能等优势,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高端领域,在推动滕州传统装备制造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的同时助力了枣庄整体工业发展向纵深迈进。
项目建设落地见效,增的是信心,强的是决心。今年,枣庄坚持将"工业倍增"列为"头号工程",在塑强现代产业上再聚力,抓实抓牢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以坚实有力的步伐迈向工业强市的新征程,书写"枣庄模式"新篇章。

招引"强磁场",塑强工业新优势

项目招引是项目建设的"先手棋"与"发令枪"。2024年,枣庄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发展的"头等大事","战绩可查":全年招引落地亿元及以上项目390个,其中10亿元及以上项目60个,50亿元及以上项目11个。新开工项目数量可观,重大项目如繁花落地。
究其原因,离不开创新多元的招商模式的驱动,枣庄产业链招商精准补链、强链,亲情乡情招商以情感为丝线牵线搭桥,商会协会招商、基金招商和场景招商协同共进,编织起一张极具吸引力的引资"磁力网",引来八方企业纷纷扎根于枣庄这片充满希望的发展热地。
4月,"鲁商回乡"暨全国商会枣庄行活动举行,活动中累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2个,总投资额288.9亿元;8月,2024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大会盛大开幕,现场集中签约项目24个,累计签约额436.37亿元;9月,2024石榴产业发展大会来临,会上总投资65.44亿元的好医生红石榴生殖健康产业园项目等16个项目签约……成功缔结起一段段企业与枣庄的合作良缘。
项目招引是"引凤来栖",优化营商环境才是"固巢留凤"的关键所在。枣庄深知,要想让这份"缘"持续升温,就要在营商环境的优化上"做文章",打造好完备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拿最少的材料,用最短的时间,办最高效的事。在枣庄的政务大厅中,审批流程持续精简,"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成为了日常标配。据了解,国办第一批13项重点"一件事"已在枣庄政务服务网全部上线,且同步设置了线下专区(专窗)。办理材料从23项精简至2项,办理时间从20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真真切切地实现了为企业减负增效,增强了企业投资发展信心,也提升了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竞争力。
"良好营商环境是赢得区域竞争的'软实力',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枣庄市委书记张宏伟的话坚定且有力,深深融入在枣庄行动脉络之中。
薛城区在全省率先推行重点项目"函证并行"审批制度改革,实施"双线并行"服务模式,将项目开工前的近20个审批事项优化为"三函一书",审批时限从6个月压缩至1个月,7个重点项目受益。
台儿庄区创新打造"船舶营运一件事",实现"即申请、即办理、即发证"。相关事项办理环节压缩50%,申请材料由9项压减为3项,办理时限由5个工作日缩减至1个工作日。
项目招引"强磁场"吸引优质资源,营商环境"优生态"留住企业、培育产业。今年,枣庄将继续突出"腾笼换鸟"与"筑巢引凤"一体发力,围绕《枣庄市营商环境创新行动计划(2024—2025年)》,推动要素保障有序向"优"集成,力争年底前推进营商环境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站稳营商环境全省第一方阵。


(图源:新华社)

聚力新突破,绘就"走在前"新蓝图

枣庄的前行,韧性十足,力量满满。
枣庄市委书记张宏伟明确指出:"枣庄作为资源工矿型城市,工业是求变图强的坚实底气,转型是重塑辉煌的必由之路。"
2024年,"强工兴产、转型突围"成为枣庄发展的核心指引,在这一政策带动下,枣庄开启了工业发展的全新篇章,积极聚焦新质生产力的突破,加速摆脱以煤为主的产业结构。
事实上,多年来,枣庄一直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转型。近年累计关停22处煤矿,削减产能765万吨;关停14台小煤电机组,26.2万千瓦装机容量退出历史舞台。
进入2024年,在政策的有力推动下,枣庄技改步伐明显加快。全市大力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463个,总投资达1046.4亿元。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自我革新,更是枣庄在新质生产力赛道上的积极探索,为城市产业的蜕变注入了强大活力。
老工业基地焕发多彩生机,传统工业模式向绿色、低碳、智能化的现代工业体系转变,2024年,枣庄城市综合能级得以稳步提升。回首过往,枣庄煤炭相关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曾一度达到80%以上;而如今,枣庄非煤产业规上增加值占比成功突破80%,曾经"一天三顿饭,两顿靠煤炭"的局面已经彻底成为历史。
这翻天覆地的变化背后,以锂电产业为引领的新兴产业蓬勃兴起,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回溯枣庄锂电产业的发展,可谓源远流长。早在2003年,枣庄就超前布局锂电产业,历经二十余年的"蓄势待发",枣庄锂电产业在2024年迎来了井喷式发展。企业数量从2023年的120家飞跃至278家,这翻倍增长的数字背后,是枣庄构建新能源产业生态体系的不懈努力与坚定决心。
乘发展之势,踏奋进之途。凭借2024年锂电产业辉煌成就,依据《枣庄市锂电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在2025年,枣庄锂电产业将全力冲刺800亿元产值目标,向着更高峰攀登。
新兴产业繁荣发展,不仅体现在自身的规模与产值上,更对全市经济的整体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为全市经济注入强劲动力,枣庄整体经济指标一路飘红。1-11月期间,全市12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全面超越全省平均水平,其中7项指标增速成功跻身全省前5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GDP增长达到6.2%,连续11个季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这一亮眼成绩的背后,是高瞻远瞩的政策引领,也是枣庄在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砥砺奋进、坚实前行的有力见证。
向新求变,才能于变局中开新局。在枣庄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市长翟军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25年枣庄将突出延链聚群,持续加力厚植产业转型动能。在这一方向下,2025年枣庄锂电、钠电等新能源产业链条将被延长壮大,"多能融合互补、源网荷储一体"的业态场景也将愈发丰富……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枣庄加快推进"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的关键之年,站在全新起点,枣庄将砥砺奋进,让更多代表新质生产力的龙头企业"扎根"、配套项目"扎堆"、高层次人才"扎营",奋力挺起现代化强市建设的产业"脊梁",为鲁南崛起贡献磅礴的"枣庄力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