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出土的千余枚竹木简大集合,太精彩!
湖南出土的千余枚竹木简大集合,太精彩!
导读:湖南是中国简牍文献出土的重点区域,从战国到晋代的多个历史时期都有重要发现。这些出土文献不仅揭示了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面貌,还展现了汉字发展的演变历程。
广袤的湖湘大地,滋养着一方人民,孕育了神奇瑰丽的古代文明。湖南考古工作在共和国建国以后,得到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考古发现证明,早在二三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先民即已涉足洞庭湖地区。湖南道县玉蟾岩洞穴遗址中出土的陶器和有人工栽培选种特征的稻粒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更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它们产生在遥远的一万四千年以前,陶器是中国和东亚地区最早的发现,栽培水稻则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实物,这是人类为获得稳定的食物进行的最伟大的努力实践之一。
时光的册页翻到一万年前后,人们进入平原地带,以澧阳平原为中心,开始定居农业,留存至今的遗址,繁若星辰。如彭头山、八十增遗址,他们选择临水的岗丘,堆筑城垣,开凿壕沟,建设家园,开垦土地,种植谷物。六千年前的城头山古城,其社会组织和文化领先长江中游地区二三千年,至今墙垣亘立,环壕中碧水如带。
以宁乡黄材为中心的商周文化的发现,神秘凝重的青铜器揭示出又一个不平凡的时代。春秋战国时期,湖南是楚国的南方重地,约当春秋晚期,湖湘之地已尽为楚据,因而在湖南留下了大量的楚文化遗存。湖南楚国文字数据的出土始于二十世纪中叶,是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的帛书,随着考古工作的开展,一批批楚简陆续面世,长沙五里牌、仰天湖、杨家湾、临澧九里、常德夕阳坡、慈利石板村等楚墓出土的筒牍是为湖南最早的文献史料,是构建湖南地方史的重要文献。透过这些珍若拱璧的原始文献,我们得以一窥当时社会的堂奥。
秦灭六国,致中华一统。虽然秦朝是个短命的王朝,但其开创中华帝国和凝聚华夏民族,融合各区域先进文化之功必将永载史册。由于文献记载的阙如,关于秦朝的社会政治和相关制度仍然不太为人所知。2002年在龙山里耶出土三万多枚秦朝简牍,是次惊天大发现。这些简牍藏于一口废弃的古井,是秦朝迁陵县衙署的文书档案,其史料之丰富,记载之详细,是以前所有秦朝文献无法望其项背的。仅就已经整理出来的相关资讯,就提供了不少颠覆性史料。比如里耶秦简明确提到秦朝有洞庭郡和苍梧郡,这是不见于《史记》、《汉书》等文献中的,这种获现既是改写历史,也是填补历史空白,我们相信,随着里耶秦简的陆续出版,将会为秦朝的史学研究提供越来越多的新证据。
西汉在湖南设立长沙国和武陵郡,郡国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我们仅从史书的记载是无法完全厘清的。但是,湖南出土的西汉简牍为我们提供了资料,自马王堆汉墓出土简册以来,先后在长沙、沅陵等地发现大量汉简,这些简牍往往是一个地方郡(侯)国的翔实档案,沅陵虎溪山汉墓的竹简中甚至还有完整的食谱,与食谱一同出土的还有当时数术家的择日术《阎昭》、黄簿等,足以使研究者对一个汉代君侯的全部生活和职能做全方位的复原。无疑,这些资料也直接充实了中国历史的研究。
东汉时期湖南也发现了不少简牍,如长沙东牌楼、张家界古人堤等都有出土。2010年6月22日,长沙地铁2号线“五一广场站”进行地下管道改造施工时,于地表下6米处发现一口埋藏有近万枚简牍的汉代古井。通过考古工作者的简单清理,发现这批文物有竹简,也有木牍,简牍所载纪年文字为“永元十四年”、“永元十五年”等,由此确认该批简牍为东汉和帝时期(公元88年—公元105年长沙地方政府的官方档案文书。
东汉以后,中国历史进入一个大的动荡阶段,湖南诸郡作为南方钜郡,历来为各路豪强所倚重,三国时期这里为吴、蜀相互争夺之地,后悉为东吴据有。1996年在长沙市中心走马楼出土近十万枚东吴简牍,被专家誉为继殷墟甲骨卜辞、敦煌文书等之后的中国古代文献第五次大发现,为研究三国东吴的历史提供了极为难得的资料。此后,2004年郴州出土晋简,更是将出土文献研究者的眼光牢牢地吸引到湖南。湖南出土简牍数量最丰,时代最为齐备,历楚、秦、两汉、三国吴、西晋,几乎是我国使用简牍的所有时代。多批次的简牍,如黄金铸就的链条,串起数百年厚重的历史,这一特点,为我省独享。在为研究我国古代社会、政治、文化提供丰富材料的同时,其所体现的文字变化,本身即是一部汉字的发展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言语异声、文字异形,我们可以在竹简上细读瑰丽奇谲、字体扁宽、笔画弧转的楚国文字,体味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的大楚雄风。及秦始皇混一宇内,一统山河以秦系文字统一东方各国文字,里耶秦简牍便是最好的物证,华丽庄重、典雅大气的小篆凝聚于检楬等标志牌上,不拘一格,灵动飞扬,“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王朝势若狂涛的开拓精神,也体现在偏远的迁陵县小吏的笔端,一个签牌即是一幅书法作品。大规模的军事活动,无休止的建设工程,庞大的帝国运作,极其复杂的公务,需要简洁明快的书体记录,秦简中苍劲朴拙、简约严谨的古隶,详细地录下了迁陵县发生的种种,甚至是数以百计的刑徒一天的工作和每一个刑徒的名字。历史的书页翻至汉朝,华美且富有装饰风格的隶书,写下湖南的土地上当时发生过的事迹,深藏地底又再显峥嵘。东汉后期笔画平直、字体方正的新书体开始出现,历三国、晋而成熟为楷书。隶书、真书,章草、今草,汉字发展变化的整个过程和各时期不同的书体,在热土湖湘都得到很好的保留。
与历朝历代零星的偶然发现或盗掘出土不同,湖南的简牍都是以现代考古学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发掘出土,在发掘保护、整理工作中,文物考古工作者广泛采纳、探索最新最好的方法,并为之付出了极大努力。基于以上理由,我们选取内容重要、书法精美的简牍,辑成本书,介绍湖南,介绍湖南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