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秋甜柿丰产栽培技术
太秋甜柿丰产栽培技术
太秋甜柿丰产栽培技术
品种特性
太秋甜柿是由日本农林水产省果树试验场于1994年从27个脆柿品种中筛选出来的一个优良品种,属于完全甜柿类。1998年,日本进行品种登记,命名为太秋甜柿。2004年,中国从日本引进太秋甜柿,在多地试验示范,表现良好,具有果实个大、果形端正、着色早、甜度高、肉脆不涩等特点。
品种来源树势中庸,新梢细长而弯曲,分枝多而密。花为雌雄同株或雌雄异株,花期在4月上中旬,雄花多而雌花少。果皮橙黄色至橙红色,果肉松脆爽口,甜而不涩,风味独特。
太秋甜柿为落叶乔木,树冠呈伞形或半圆形。叶片椭圆形或近圆形,叶基圆形或广楔形,叶尖突尖。果实扁圆形或圆形,果顶平或微凹,果蒂平或微凸,果肩圆或平宽。
生物学特性
树高可达10-14米,树冠直径可达7-10米。叶片呈椭圆形或近圆形,长约5-18厘米,宽约4-10厘米。果实呈扁圆形或圆形,直径约5-8厘米,果皮橙黄色至橙红色,果肉松脆爽口,甜而不涩。花序呈聚伞状,通常由7朵花组成,花冠呈钟形或坛形。
太秋甜柿属于柿科柿属植物,是一种多年生落叶果树。
生长环境
太秋甜柿适应多种土壤类型,但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最为适宜。
土壤类型:土壤pH值土壤改良最适宜的pH值范围为6.0-7.5,过酸或过碱的土壤都会影响其正常生长。根据土壤状况,可适当加入有机肥或石灰等物质来调节pH值,改善土壤结构。
水分要求:太秋甜柿需要充足的水分,生长期需要定期灌溉,保证水分供应。灌溉水分过多会导致根部腐烂,因此需要保证排水良好,避免积水。排水空气湿度不宜过高,否则会导致病虫害的发生,一般保持在50%-60%的湿度较为适宜。
温度要求:太秋甜柿有一定的耐寒性,但在寒冷地区仍需采取防寒措施,如覆盖稻草、设置风障等。耐寒性太秋甜柿在高温环境下生长良好,但当温度超过35℃时,可能会对果实造成伤害。耐热性在冬季,为了防止冻害,可在树干周围覆盖稻草或设置暖棚;在夏季,可通过喷水或喷洒遮阳剂来降低温度。
栽培技术
种子处理:将种子浸泡在50℃左右的水中2-3天,然后进行催芽、播种。
砧木选择:选择适应性强、抗逆性好、亲和力高的砧木,如本砧、槡砧等。
苗期管理:保持苗床土壤湿润,及时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
育苗技术土地选择挖穴施肥栽植深度浇水定根定植技术
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土壤。根据树苗大小挖适宜的穴,施入有机肥和复合肥。将树苗放入穴中,填土至嫁接口下方20-30厘米处,轻轻踏实。浇透水,使树苗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
整形修剪技术:以轻剪为主,选留主枝和侧枝,形成良好的树冠。幼树修剪根据树势和生长情况,进行疏剪、短截、回缩等修剪措施,促进花芽分化。结果树修剪更新骨干枝,剪除弱枝和病虫害枝,促进新枝生长。衰老树修剪
病虫害防治
炭疽病:感染后叶片出现褐色病斑,后期病斑上产生黑色小点。需及时清除病叶并喷洒杀菌剂。
角斑病:主要为害叶片,造成叶片枯萎、脱落。需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体抗病力。
软腐病:果实受害后软化、腐败,严重时整果烂掉。需及时摘除病果,并喷洒杀菌剂。
黑斑病:造成叶片枯萎、脱落,严重时影响树势。需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叶。
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柿蒂虫吸取枝叶养分,影响树势。需及时刮除虫体,并喷洒杀虫剂。柿绵蚧为害叶片,造成叶片缺刻或孔洞。需及时清除虫叶,并喷洒杀虫剂。柿毛虫吸取叶片汁液,造成叶片失绿、畸形。需及时喷洒杀虫剂,并加强田间管理。柿叶蝉
果实采收与贮藏
太秋甜柿通常在9-10月之间成熟,当果实呈现出浓橙色时即可采收。采收时间使用剪刀从果柄处剪下果实,避免对果树造成伤害。采收方法采收时间与方法
太秋甜柿可以在常温下贮藏,也可以使用冷藏库进行贮藏。常温下贮藏时间较短,约为10-15天;而冷藏库中贮藏时间可达30天左右。贮藏方法与贮藏期贮藏期贮藏方法
栽培管理措施
施肥原则: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根据树体生长情况和土壤肥力状况合理施肥。
施肥种类:施肥时间水分管理以氮、磷、钾为主,配合施用微量元素,以满足树体营养需求。根据树体生长阶段和土壤肥力状况,确定最佳的施肥时间和次数。根据气候条件和土壤水分状况,合理灌溉,保证树体水分需求。
肥水管理:通过人工授粉、花期喷水等措施,提高坐果率和果实品质。
花期管理:及时疏花疏果,控制树体负载量,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
果实管理:花果管理树体保护加强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树体健康状况,采取必要的防治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