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心律失常--Brugada综合征
遗传性心律失常--Brugada综合征
2024年7月国内心血管顶级期刊《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发布了国内知名医院的大专家们撰写的《遗传性心血管疾病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中国专家共识》,遗传性心血管病主要包括心肌病、遗传性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血脂异常和冠心病等。本文参考遗传性心血管病专家共识就遗传性心律失常-Brugada综合征的最新进展进行解读。
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诊断标准
Brugada综合征是一种由钠通道缺陷引起的通道病,多数情况下发生在右心室心外膜,男性多余女性(8:1)。心电图表现为右胸前导联V1和(或)V2导联ST段抬高及恶性室速/室颤为特征,伴传导疾病和房性心律失常。男性40岁前可出现室速/室颤、晕厥、心原性猝死、夜间濒死呼吸、心悸和胸部不适等临床表现。
Brugada综合征诊断标准:在自发或使用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激发试验后,出现I型心电图,即右胸导联V1、V2(标准心电图),或位于第二、三肋间的高胸骨旁导联中,至少1个导联ST段抬高≥2mm。诊断需排除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
1型Brugada综合征(上图图A)的典型心电图改变为:V1和V2导联的J点抬高≥0.2mv,随后是向上凸起的缓慢ST段压低和T波倒置。
Brugada拟表型的特征是在无猝死或晕厥史的一级亲属中出现1型Brugada 心电图。Brugada拟表型与Brugada表型不同,其心电图特征可与Brugada综合征的相同,表现为跨膜离子梯度(心外膜到心内膜),由心外膜动作电位的尖锐缺口引起,可由通道介导,出现动作电位穹顶的丧失。可有代谢改变、心外结构的机械压迫、缺血、心肌/心包疾病和某些药物中毒等引起,诱因一旦解除,Brugada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即消失。
基因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前至少24个基因被报道与Brugada综合征相关,但是仅有SCN5A被认为是Brugada综合征的明确致病基因。在携带SCN5A致病变异的家系中,疾病外显不完全,且部分无变异携带者也可能通过药物刺激出现Brugada综合征表型,说明Brugada综合征遗传的复杂性。其他既往报道与Brugada综合征有关的基因经ClinGen评估后,多数(SCN5A除外)致病性一直存在争议,尽管参与了Brugada综合征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但并不作为Brugada综合征的诊断基因。
SCN5A变异的存在可明确具有Ⅰ型心电图先证者Brugada综合征的诊断,但缺乏SCN5A变异也不能排除诊断。对于药物诱发Ⅰ型Brugada心电图的患者,即使缺乏临床背景和家族史,也可考虑进行SCN5A检测,使患者在风险预测、疾病管理和家系筛查中获益。
具有致SCN5A变异的Brugada综合征患者常表现传导异常,且预后更差。SCN5A致病变异并不是预防性植入ICD的适应证,但在出现晕厥等临床危象时,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遗传咨询遵循本共识总原则,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