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宏网通过SAE J826确定座椅的R点和躯干角原理结合图解释
长宏网通过SAE J826确定座椅的R点和躯干角原理结合图解释
在汽车座椅设计中,准确测量头后间隙对于确保乘员安全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通过SAE J826标准来确定座椅的R点(臀部转轴点)和躯干角,并结合图示说明测量头后间隙的具体步骤和计算方法。
通过SAE J826确定座椅的R点和躯干角,计算出C点X向的坐标和D点Z向的坐标,然后再通过3D坐标仪在座椅头枕上找打D点并得出X方向坐标,便可以计算出头后间隙。测试方法的原理可以结合图进行解释。
前提一,将HRMD设备抽象为AB和BC两根线段,AB为SAE J826的臀部转轴点(R点)到下颈部转轴点的连线,比靠背躯干线要往前转动2.6°。BC为下颈部转轴点到头后间隙探针的垂线。
前提二,在座椅头枕前表面假设D点,该点为头型探针与头枕的第一接触点,D点与C点高度相同。
基于以上两个前提,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几步推导:
第一步,不难理解头后间隙Backset=CD-71mm,71mm指HRMD头型内部的长度。那么问题就变成了如何求CD的距离。
第二步,确定CD的距离。因为C点D点是同高度的,所以CD距离就是C点D点的X方向坐标差。那么问题又变成如何求C点D点的X坐标。
第三步,确定C点的坐标。因为A-B-C相对位置不变,所以如果R点坐标和躯干角确定了,C点的坐标则可以通过以下几何关系计算出来。而R点的坐标和躯干角则需要通过实验再次确定。
Cx= RPx+504.5sin(Torso Angle–2.6)
Cz= RPz+504.5cos (Torso Angle–2.6)+203
第四步,确定头枕上D点的坐标。把座椅靠背调整到设计角度后,因为D点的Z方向坐标和C点相同,而C点Z向坐标刚刚已经算出来了,所以可以基于这个输入,利用3D坐标仪探针在头枕前端中剖线上找到对应的点,然后再读取D点X方向的坐标。
具体流程可参照ECE R17-10的“Annex 11 Backset Measurement Test Procedure”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