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珠海金湾:采取“海陆联动”模式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珠海金湾:采取“海陆联动”模式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okaygis.com/zhcs/index.php?c=news&id=987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对广东省而言,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在县、薄弱环节在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以土地资源要素流动、空间布局优化为路径,重构土地利益格局,破解部分地区存在的空间布局无序化、耕地碎片化、土地利用低效化、生态功能退化等“四化”问题和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广东自然资源特别策划推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专栏,及时分享各地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探索中的经验和做法。

珠海市金湾区毗邻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处于衔接香港和澳门、辐射粤西的黄金地理位置。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因历史原因形成的产业空间利用低效、耕地分布破碎、滨海生态退化等制约金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问题日益凸显。

为破解以上问题,金湾区按照省市决策部署,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列入区重点工作,坚持全区“一把抓”“一把手亲自抓”,成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专班及领导小组,由区委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建立纵向市区镇联动机制和横向多部门协调体系,明确工作机构和专责人员,成立多个镇级工作小组,有效统筹调度、部署督导全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

金湾区根据辖区自然资源特点,学习借鉴“浙江经验”,在潜力摸查与专项规划基础上,采取“海陆联动”模式,以“海洋利用+万亩良田”为特色抓手,以“乡村振兴+产城融合+海洋利用”为整治策略,构建“绿色乡村振兴示范带、橙色产城融合示范带、蓝色海洋利用示范带”整治格局,重点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8大精品工程,推动海洋岸线生态修复与海洋产业利用开发,推动低效国有农场及村庄尚未建设用地空间腾挪,推动耕地集中连片与农业基础设施提质升级。

海洋红树林生态湿地修复,谋划海洋利用新产业

“生态优美”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核心目标之一。金湾区拥有众多河口、入海口资源,磨刀门、泥湾门、鸡啼门等河口的生态优势明显,维育了金湾区山、田、河、海为主体的生态基底,构建通山达海的生态安全格局尤为重要。

海洋生态修复与开发利用示意图

2023年开始,金湾区结合“一带九湾”岸线修复工程,利用国家专项债券、政策性金融贷款和国家省市专项资金,全力开展出海口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统筹陆、海、岛生态保护空间,打通山海生态廊道。实施红树林修复、历史遗留矿山修复、海岸线修复、建设用地腾退、违法建设执法等措施,在生态修复的同时,通过空间腾挪、腾退、置换等方法,集中零散建设用地,探索和谋划一批新型的海洋利用产业,保障海洋临海产业集聚发展。

实施红树林造林修复397公顷,预计获得建设用地指标奖励198公顷。

修复历史遗留矿山63公顷,腾退建设用地规模和指标各37公顷,腾退的建设用地规模和指标可优先保障区域内新增采矿用地的需求,结余指标可在省域内流转。

国有农场危房整治与局部搬迁,再造新时代未来社区

建设用地整治是全域产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产业发展所需的资金、用地、指标等要素保障,主要依托建设用地整治所腾挪出的空间、腾退转化出的规模和指标,以及争取到“时间换空间”的政策金融支持。

由于历史原因,金湾区存在较多国有农场社区,破旧危房遍布,居民属性不清,导致长时期无法解决拆旧、修缮、建新的矛盾问题。综合运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政策,通过增减挂钩与拆旧复垦相结合,拆除和搬迁破旧危房,集中安置在适宜生活的区域,节余规模集中连片规划产业园区,保障产业发展用地需求,探索村庄建设用地异地腾挪,结合城镇建设用地搭配使用,产生村集体租金收益,提高村民收入。

金湾区全域实施期限内预计通过空间腾挪整理建设用地15公顷,可有效保障城市产业用地和“百千万工程”三产融合项目用地需求。

国有农场空间腾挪示意图

“万亩方”耕地集中整治,促进耕地高水平保护

良田连片是耕地保护的最佳途径,也是城乡经济、产业发展的基础。金湾区推动平沙镇耕地集聚区“万亩方”建设,总规模约1.4万亩,通过对农田灌排水体系、田间道路体系及农业设施基础条件进行改善优化,实施表土剥离、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保持工程以及其他各项提升土地种植条件、提高生产能力的工程措施,形成“渠相通、路相连”的万亩阡陌格局。项目总投资约7.1亿元,2024年计划投资1亿元,已完成耕地恢复约6000亩,项目整体完成后总计可新增耕地约8000亩,将零散的耕地和周边农用地进行“缝合”,形成集中连片、适宜机械化耕作的优质耕地,实现“小田”变“大田”,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第一田”奠定良好基础。

耕地集聚区“万亩方”建设示意图

成立村集体经济公司,深化镇村企合作共赢

为破除村集体经济“散、小、弱”发展困境,金湾区在南水镇积极探索、试点创新,按照资源整合、抱团发展的工作思路,成立珠海港区惠农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珠海南水惠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由各村、联社集体作为股东共同出资组建。

公司围绕镇总体规划布局及市场需求,深入各村开展实地调研,整合农村、联社留用地指标,积极推行“农村出地、企业代建、只租不售”模式,已实施“职工之家”保障性住房、新农村示范园区等多个合作项目。集体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2023年,全镇年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村(联社)2个,年收入500-1000万元的村(联社)3个,年收入500万元以下的村5个。

南水镇本次全域实施期限内共规划、整合村、联社留用地21.75公顷,谋划建设产业配套相关项目15个,项目建成后将有力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全面融入全镇工业经济发展大循环,壮大村庄集体经济,演绎了镇村“双向奔赴”生动实践。

本文原文来自广东自然资源、广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协会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