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东汉文学与书法的集大成者
蔡邕:东汉文学与书法的集大成者
蔡邕(公元133年-公元192年),字伯喈,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他不仅是汉代最后一位辞赋大家,还创造了独特的"飞白书"书法艺术。蔡邕的文学成就和艺术造诣,以及他与女儿蔡琰的才情传承,使其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人物成就
文学
蔡邕是汉代最后一位辞赋大家。其所作赋绝大多数为小赋,取材多样,切近生活,语言清新,往往直抒胸臆,富于世态人情,很有艺术的感染力。其中代表作品为《述行赋》。全赋短小精悍,感情沉痛,批判深刻,情辞俱佳,是汉末抒情小赋的力作。他小赋的题材多样,他甚至用以表现男女情爱,风格大胆而直率。
艺术成就
灵帝命工修理鸿部门(东汉时称皇家藏书之所为鸿都),工匠用扫白粉的帚在墙上写字,蔡邕从中受到启发而创造了“飞白书”。这种书体,笔画中丝丝露白,似用枯笔写成,为一种独特的书体,唐张怀瓘《书断》评论蔡邕飞白书时说“飞白妙有绝伦,动合神功”。
蔡邕因负盛名,所以后世把一些碑刻和书画都附会是蔡邕的作品,如《熹平石经》《圣皇篇》《文范阁》等。
藏书故事
生平喜藏书,多至万余卷,晚年因喜王粲的才学,遂将所藏之书载数车悉数赠给王粲,家里所存藏书还有4 000卷。女儿蔡琰曾被曹操接见,曹操问及“闻夫人家先多坟籍”时,蔡琰回答称“昔亡父赐书4 000余卷”。精于书法,尤长于隶书,创“飞白”书体,对后世影响甚大。《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20卷,早佚,后人又辑有《蔡中郎集》。
人物生平
生性至孝
蔡邕的六世祖蔡勋,喜好黄老之术,汉平帝时曾任郿县令。父亲蔡棱,也有清白的操行,死后称贞定公。
蔡邕对长辈非常孝顺,他的母亲曾经卧病三年,蔡邕不论盛夏严冬、气候变化,都没有解过衣带,七十天没有睡过觉。母亲去世后,就在墓旁盖一间房子住下守着,一动一静,都好像有人在左右一样。他性情深沉文静,博学多才,精通经史,善于操琴,闲暇时经常给学生讲经,侃侃而谈,很有说服力。
后世纪念
柯亭一名千秋亭,又名高迁亭。原为驿亭,地处一块形若半岛的平地上,三面临水,风景秀丽。两层楼建筑,飞檐翘角,古朴典雅。南面正对古纤道,登楼远眺,心旷神怡。近旁建有“汉蔡中郎祠”,为后人纪念蔡邕所设。辛亥革命前后,鲁迅在故乡绍兴执教时,曾和周建人等一起到过“柯桥的柯亭”,凭吊古迹,吟诗作赋,留下一段文坛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