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黄柏液涂剂联合过氧苯甲酰凝胶对轻中度痤疮患者皮损症状的影响
复方黄柏液涂剂联合过氧苯甲酰凝胶对轻中度痤疮患者皮损症状的影响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毛囊皮脂腺单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发于青少年,主要分布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近年来,耐药性痤疮丙酸杆菌的携带情况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为痤疮寻找新的治疗途径刻不容缓。复方黄柏液涂剂作为一种纯中药制剂,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祛腐功效,近年来在皮肤科的多种常见疾病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旨在探究复方黄柏液涂剂联合过氧苯甲酰凝胶对轻中度痤疮患者皮损症状的影响。
研究背景
痤疮(acne)是一种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发于青少年,主要分布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1],各型皮损包括毛囊口处的粉刺、炎性丘疹、脓疱以及结节、囊肿、瘢痕等。痤疮丙酸杆菌为痤疮的主要致病菌,是一种厌氧的革兰阳性细菌[2]。目前外用抗生素是痤疮的一线治疗方案,但由于在数周至数月后,抗生素耐药性会迅速发展为高比例,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不建议作为单一疗法[3,4]。近年来,耐药性痤疮丙酸杆菌的携带情况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耐药问题日益严重,为痤疮寻找新的治疗途径刻不容缓[5]。
复方黄柏液涂剂作为一种纯中药制剂,由黄柏、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和蜈蚣5种药材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祛腐功效。相关研究表明[6],复方黄柏液涂剂具有抗菌、消炎及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疮疡破溃及伤口感染,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皮肤科的急性皮炎、带状疱疹、脂溢性皮炎、皮肤溃疡等多种常见疾病的治疗中[7]。
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复方黄柏液涂剂联合过氧苯甲酰凝胶对轻中度痤疮患者皮损症状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研究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2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就诊的120例轻中度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男13例,女47例;年龄14~30岁,平均年龄(21.57±0.63)岁。试验组男14例,女46例;年龄12~31岁,平均年龄(21.23±0.68)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可比。本研究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根据病史及皮损表现,确诊为轻中度痤疮者[8];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3个月内曾服用抗菌药物、激素、维A酸制剂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1个月内面部外用药物或功能性化妆品。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过氧苯甲酰凝胶治疗:外涂5%过氧苯甲酰凝胶(Galderma International,批准文号H20140076,规格:15 g/盒),1次/d。
试验组给予复方黄柏液涂剂联合过氧苯甲酰凝胶治疗:以无菌纱布4~6层浸透复方黄柏液涂剂(山东汉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0950097,规格:100 ml/瓶)药液后湿敷于患处,1次/d,20 min/次。湿敷结束后以5%过氧苯甲酰凝胶外涂治疗,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
1.4 观察指标
1.4.1评估两组临床疗效
于治疗2个月后由我院3位临床经验丰富的皮肤科医生依据患者的瘙痒、疼痛感改善情况及皮损消退率评估。皮损消退率=(治疗前皮损总数目-治疗后皮损总数目)/治疗前皮损总数目×100%。痊愈:瘙痒、疼痛感消失,皮损消退率>90%;显效:瘙痒、疼痛感明显减轻,皮损消退率为60%~89%;一般:瘙痒、疼痛感有一定程度的减轻,皮损消退率为30%~59%;无效:瘙痒、疼痛感未减轻,甚至呈加剧趋势,皮损消退率<30%[9]。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
1.4.2记录两组皮损积分
治疗前后参照文献[10]对患者皮损积分进行评价。丘疹记0.5分/个;结节、脓疱记1分/个;直径未超过1 cm的囊肿记1.5分/个,直径超过1 cm的囊肿记2分/个。所有积分累加,总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皮损程度越严重。
1.4.3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不良反应包括红斑、脱屑、水肿、疼痛、瘙痒等。
研究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皮损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皮损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对照组发生红斑3例,脱屑2例;试验组未出现相关不良反应。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8.33%(5/60)(χ2=5.217,P=0.022)。
典型案例
患者,女,20岁,于2021年5月于我院就诊,根据痤疮分级诊断为轻中度痤疮,符合试验标准,将其纳入试验组,治疗前皮损评分为18分,给予复方黄柏液涂剂湿敷联合过氧苯甲酰凝胶外涂治疗2个月后皮损评分为1分,皮损消退率>90%,皮损基本消退,治疗前后对比图见图1。
讨论
痤疮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皮肤疾病,不仅会影响外在美观,还会给患者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导致其生活质量降低,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发展[11,12]。研究表明[13,14],痤疮丙酸杆菌在痤疮发病的各个环节中均发挥着致病性作用,其定植于皮脂腺中,浓度取决于皮脂腺毛囊的丰富程度和个体的年龄,故在皮脂腺丰富区域的浓度较高,大量分解皮脂中的三酰甘油,产生游离脂肪酸,改变皮肤环境,破坏菌群平衡,同时也会分泌水解酶、透明质酸酶等,进一步破坏皮肤屏障[15];影响角化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成熟细胞的形成,造成毛孔堵塞;还可通过依赖性途径诱导单核细胞因子产生炎症因子,引发并加重炎症[16]。
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通过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生长来治疗痤疮,常用药物为抗生素,治疗效果确切,但此类药物长期使用通常会产生耐药性,远期效果较不理想。非抗生素药物如过氧苯甲酰、抗菌肽等药物在体外均有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作用,因此在治疗痤疮时可尝试将这些药物与抗生素联合应用,从而减少耐药发生,进而提高临床疗效[17]。
复方黄柏液涂剂是一种水溶制剂,可直接外用于痤疮的创面,加速痤疮皮损的愈合。过氧苯甲酰作为临床上一种治疗痤疮的常用药物,具有高度亲脂性,是一种强氧化剂且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能缓慢释放出新生态氧,杀灭痤疮丙酸杆菌[18]。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8.33%(P<0.05);试验组治疗后皮损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复方黄柏液涂剂联合过氧苯甲酰凝胶治疗轻中度痤疮的效果良好,可有效控制皮损症状。分析原因,复方黄柏液中的黄柏、连翘有清热燥湿功效;金银花与蒲公英具有消肿散毒,清热利湿的功效,能够增强解毒消肿、散瘀排脓作用[19],故复方黄柏液对痤疮丙酸杆菌有抑制作用,加之过氧苯甲酰具有减轻炎症、消肿止痒等作用,两者联合应用有利于增强抑菌效果,促进轻中度痤疮患者的皮损修复[20]。
此外,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8.33%(P<0.05),这与王再兴等[21]研究结果相符。对照组出现相关不良反应5例,这与长期使用过氧苯甲酰使痤疮患者面部皮肤易出现瘙痒、干燥、发红肿胀等不良反应有关[22];而试验组未出现不良反应,考虑可能与复方黄柏液的消肿止痒、促进皮损愈合的作用有关。任晨虹等[23]研究表明,复方黄柏液涂剂治疗寻常型痤疮的效果确切,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其他学者研究发现[24,25],复方黄柏液涂剂联合其它方式治疗痤疮的疗效均优于单独应用其它方式,如单独应用米诺环素、多西环素、阿达帕林、红蓝光及火针等,这也进一步肯定了复方黄柏液涂剂在治疗轻中度痤疮方面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复方黄柏液涂剂联合过氧苯甲酰凝胶在轻中度痤疮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提高皮损消退率,有效控制皮损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较小,应用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1]Hazarika N.Acne vulgaris:new evidence in pathogenesis and future modalities of treatment[J].J Dermatolog Treat,2021,32(3):277-285.
[2]Fox L,Csongradi C,Aucamp M,et al.Treatment Modalities for Acne[J].Molecules,2016,21(8):1063.
[3]Habeshian KA,Cohen BA.Current Issues in the Treatment of Acne Vulgaris[J].Pediatrics,2020,145(Suppl 2):S225-S230.
[4]张大维,路永红,陈涛,等.异维A酸对痤疮丙酸杆菌体外抗菌活性及机制探讨[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21,35(6):612-618.
[5]王羽侬,孙娅楠,任星,等.痤疮丙酸杆菌通过辅助性T淋巴细胞17炎症通路致寻常痤疮的机制研究进展[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24,17(4):226-230.
[6]王晓萌,王秀娟,高恒宇,等.轻中度痤疮应用复方黄柏液涂剂治疗前后面部微生物群落变化[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21,35(10):1119-1125.
[7]谭静文,李虹,杨连娟.复方黄柏液在皮肤科临床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20,19(6):617-619.
[8]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2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1295.
[9]杨晓东,方小兵.复方黄柏液涂剂、阿达帕林凝胶联合LED红光治疗寻常痤疮临床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18,40(6):565-566.
[10]郑渊.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面部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吉林医学,2023,44(2):308-311.
[11]Xu H,Li H.Acne,the Skin Microbiome,and Antibiotic Treatment[J].Am J Clin Dermatol,2019,20(3):335-344.
[12]Cong TX,Hao D,Wen X,et al.From pathogenesis of acne vulgaris to anti-acne agents[J].Arch Dermatol Res,2019,311(5):337-349.
[13]李东影,孙娅楠,杨伟峰,等.痤疮丙酸杆菌系统发育型及其在痤疮发病中作用研究进展[J].临床皮肤科杂志,2022,51(12):757-761.
[14]范宇焜,郝飞.痤疮丙酸杆菌在寻常痤疮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J].皮肤科学通报,2022,39(1):10-17,2-3.
[15]姜晓可,梁丽丽.寻常痤疮中的微生态机制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4,36(2):245-248.
[16]毛海婵,郑武娟,曾文军,等.外排泵抑制剂对耐药痤疮丙酸杆菌的体外作用[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23,37(5):530-534.
[17]吴志强,王欢,旷翎,等.86株痤疮丙酸杆菌的耐药性及生物膜成膜能力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3,33(11):50-56.
[18]Chauhan PN,Sharma A,Rasheed H,et al.Treatment Opportunities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Prospective for Acne Vulgaris[J].Curr Drug Deliv,2023,20(8):1037-1048.
[19]刘玉东,李秀丽.米诺环素结合复方黄柏液涂剂湿敷对寻常痤疮患者症状改善及皮损修复的效果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21,30(7):61-65.
[20]包建政,孙振燕,章婧,等.火针联合复方黄柏液湿敷治疗中重度痤疮效果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24,33(4):112-115.
[21]王再兴,林达,范利,等.复方黄柏液治疗寻常型痤疮、急性和亚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3,48(11):1415-1417.
[22]黄莉,孙立元,刘亚君,等.小金片联合过氧化苯甲酰凝胶治疗痰瘀互结型聚合型痤疮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J].中国医药,2019,14(2):140-142.
[23]任晨虹,秦晓莉.复方黄柏液联合治疗婴儿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贵州医药,2020,44(9):1446-1447.
[24]张婕,吴凡,李玲.复方黄柏液联合红蓝光照射治疗痤疮的效果[J].名医,2023(18):78-80.
[25]马贞.复方黄柏液联合多西环素治疗炎症性痤疮患者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4,37(7):1156-1158.
收稿日期:2024-9-11 编辑:扶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