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团队新研究:2%超分子水杨酸水凝胶治疗痤疮效果媲美阿达帕林
中山大学团队新研究:2%超分子水杨酸水凝胶治疗痤疮效果媲美阿达帕林
痤疮是常见的皮肤问题,其传统治疗方法存在诸多局限。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团队在《J Cosmet Dermatol》期刊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比较了2%超分子水杨酸水凝胶与阿达帕林凝胶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相当,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痤疮是一种以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和瘢痕等为特征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疾病,已成为全球第8大常见疾病。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报告显示,痤疮的发病率为9.4%,中国人群的发病率为8.1%。轻中度痤疮的传统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口服药物(如维a酸类、抗生素、抗雄激素等)和外用药物(如阿达帕林凝胶、夫西地酸乳膏等)。但口服药物存在副作用大、有妊娠禁忌证、不适合长期使用等缺点,导致患者依从性差,影响疗效。化学剥脱法被美国皮肤病学会推荐为痤疮B级治疗方法。水杨酸(SA)因其角质溶解、抗炎和杀菌作用,被用于不同严重程度痤疮的治疗。但目前关于2%超分子水杨酸(SSA)治疗轻中度痤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与阿达帕林凝胶相比改善皮肤状况的研究较少。
J Cosmet Dermatol最新的一篇研究报告,研究者比较了2%超分子SA与阿达帕林凝胶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
该研究为多中心、随机、评价者盲法、平行对照研究。500例面部轻中度(I~II级)寻常痤疮患者(试验组249例,对照组251例)纳入该研究,为期16周。试验组采用2% SSA水凝胶治疗,对照组采用阿达帕林凝胶治疗,均每日1次。统计治疗前后炎性丘疹、粉刺、脓疱数量,并计算皮损消退率。测量皮肤生理指标,包括面部肤色、经皮水分丢失、皮肤皮脂和含水量、毛孔和细纹。采用SAS 9.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显著性设定为p= 0.05。
12周治疗结束时,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消退+显效改善率分别为51.01%和43.10%,无显著性差异(p= 0.0831)。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0.40%)略低于对照组(0.80%)。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各项生理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但两组在第一周时的毛孔数量具有显著差异。(p < 0.05)。
综上,2% SSA和阿达帕林凝胶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的疗效相当。2% SSA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原始出处:
Ye CX, Yi J, Su Z, et al. 2% supramolecular salicylic acid hydrogel vs. adapaline gel in mild to moderate acne vulgaris treatment: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evaluator-blind, parallel-controlled trial. J Cosmet Dermatol. 2024;00:1-10. doi:10.1111/jocd.16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