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泡澡或致昏迷,科学洗浴更安全
寒冬泡澡或致昏迷,科学洗浴更安全
寒冷季节中,放一缸热水,舒舒服服地泡个澡是很多人的心头好。很多人甚至会去温泉、洗浴中心享受洗浴的快意。但很多人可能想不到,此时可能恰恰是危险时刻。
图片来源:pixabay
冬季心血管事件易发
冬季气温寒冷,是造成意外的重要原因。在寒冷环境下,人体毛孔、血管自然收缩,以减少热量的散失。此时血管变窄,血液流过难度增加,则容易发生脑梗等意外。
冬季湿度较低,室内如果长时间开启空调、地暖等设备取暖,室内湿度还会进一步降低。同时,很多人觉得冬季穿着衣物较厚,频繁上厕所不方便,会减少饮水。在干燥的环境中,人体水分流失严重,又得不到及时补充,血液黏稠度增加,易增加血管梗塞的风险。
从寒冷中快速转换到温暖环境中,环境温度快速变化也容易使人体出现不适。很多人为了驱寒保暖会在洗浴时将水温调高,当皮肤温度随着水温快速升高时,血管迅速扩张,人体大量血液涌到体表。
此消彼长,大脑供血受到影响,可能出现灌注不足的现象。短暂的脑缺氧容易诱发腔梗,导致一过性的眩晕,甚至休克。
密闭空间导致缺氧、中毒
冬季洗浴中的其他危险则是缺氧及一氧化碳中毒。为了保暖,人们在洗澡时总是门窗紧密,尽量避免空气流动和热量散失。而长时间处于密闭空间内,则会造成缺氧的现象。
如果燃气热水器与浴室处于相邻空间,则可能发生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导致中毒。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意外。因此,冬季洗澡时要避免长时间处于密闭空间中。浴室的门窗可以适当留缝,促使空气流通交换。
此外还可以将家中的燃气热水器替换为电热水器,以避免不完全燃烧情况的发生。
淋浴为宜,注意通风
心血管病的慢病人群在洗澡时,如果出现头晕、胸闷等情况则要及时就医。临床上有一些老年人出现眩晕后,自以为睡一觉就好了,第二天起床半边身子都动不了。
有脑卒中、心梗家族史的人群,同样需要重视这些异常信号。及时前往医院就诊,请医生检查判断,及时处置。目前发生脑卒中、心梗等紧急情况,医院都开辟有绿色通道,能第一时间给予患者融栓、取栓等治疗,尽可能挽救岌岌可危的脑细胞和心脏细胞,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此外,冬季洗澡以淋浴为宜,不要追求高水温,同时减少洗浴的时间,注意通风换气,以免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