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式各樣日本漫画兴盛的原点就在大阪 剧情漫画与剧画诞生的城市
各式各樣日本漫画兴盛的原点就在大阪 剧情漫画与剧画诞生的城市
日本漫画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题材在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而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的起源和发展,与大阪这座城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手塚治虫的《新金銀岛》到"故事漫画"和"剧画"的诞生,大阪不仅孕育了许多著名的漫画家,还推动了整个日本漫画产业的发展。
在浪速的批发街中诞生的手塚治虫"新金銀岛"
漫画的"进化"是以现在的大阪市中央区松屋町为舞台展开。这一带自古以来都是整排商家经营人偶、玩具、零食、纸制品等物的批发商。但没有多少人知道,这里以前也曾有过几间小出版社。
大阪市中央区松屋町的商店街。如今依旧被称作"搜町(まっちゃまち)"或"杂町(ごっちゃまち)",林立着许多批发商和专卖店(PIXTA)
1960年的大阪市中央区松屋町(共同)
如今出版的中心地是东京,但直到江户时代为止,却是大坂(大阪的旧称)、京都、东京三强鼎立。明治时,大阪也有突出的出版社,例如出版《猿飞佐助》等故事书,而让"立川文库"声名大噪的立川文明堂。大阪的出版社大多集中在现在的大阪市中央区南船厂的心斋桥到松屋町一带。
太平洋战争结束后不久的1947年1月时,与松屋町比邻的十二轩町中,出版实用书的育英出版社推出了一本漫画单行本。那是酒井七马负责原案、统筹,手塚治虫负责作画的《新金銀岛》。酒井是战前就以漫画家、动画师之姿活跃于业界的资深老手。手塚治虫虽在后来被誉为"漫画之神",但这时还只是个就读大阪大学医学专门部的学生。
手塚治虫作画的《新金銀岛》(笔者摄影)
前一年,也就是1946年7月,手塚跟着漫画家前辈大坂とき,去拜访酒井的家。当时,酒井与手塚臭味相投,提出合作的想法。手塚就读旧制北野中学(现在的大阪府立北野高中)时,就已经在摸索"并非小说,也非漫画"的新式漫画,因此他爽快地答应。两人确立以酒井的分镜稿为基础,由手塚来作画的分工创作。
《新金銀岛》叙述少年主角为了寻找画在地图上的宝藏而出海,却被海盗袭击,并因暴风雨遇难,漂流到一座未知的岛屿。没想到,这座岛就是地图上标示的宝岛。当少年动身探险,海盗们又再度袭来……这是一部改编英国作家史蒂文森的冒险小说《金銀岛》的故事,惊涛骇浪的剧情抓住了战后孩子们的心。
"卖了四十万部的畅销作品"——这个数字是手塚自己说的,不过从战争结束后不久的纸张流通量和印刷技术推算,实际数字应该是几万部。即使如此,对儿童漫画来说,依旧是个惊异的成果。
异端"故事漫画"风潮
以此为契机,大阪掀起一阵意料之外的漫画风潮。除了战前就开始执业的出版社,连贩卖玩具的小生意人也投入漫画出版。作者大多和手塚一样,是十几、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其中,也有后来创造出《日本沉没》等书,成为科幻界大佬的京大学生——小松左京。
将故事人物的个性塑造成像电影演员那样复杂,再利用伏笔为故事带来高潮迭起。避免单纯的劝善惩恶,有时主角级的角色甚至会死。手塚将此称为"故事漫画"。
大阪的漫画出版社之所以连没有实绩的作家都愿意接纳,是因为他们以出版单行本为主。东京的漫画基本上只会在儿童取向的杂志上刊登,而且页数不多,因此作家全是老手。根本就没有新人加入的余地。故事也大多单纯、附说教意味,手塚的故事漫画是异端。
东京的漫画家和媒体都批评大阪的漫画是程度低的"赤本"。即使如此,成为潮流中心的手塚还是离开酒井,完成自己的漫画风格。
其中之一的成果就是1948年由不二书房出版的《失落世界(Lost World)》,总共两集。这是手塚从国中时代开始,就反复练习挑战的长篇故事,内容描述为了逐渐靠近地球的玛玛恩勾星上的"能量石",少年科学家、侦探、盗贼团、可疑的报社记者展开争夺战。后来由于报社记者背叛,少年科学家和一名陷入植物状态的少女被留在玛玛恩勾星上,而重要配角的改造兔小咪回到地球时死亡的高潮,令阅读的孩子们备受冲击。
手塚治虫作的"失落世界"(笔者摄影)
藤子不二雄、石森章太郎等,全国的年轻作家
手塚在大阪发展出的故事漫画的魅力开始扩展至全国。富山有藤子·F·不二雄和藤子不二雄A,宫城有石森章太郎,奈良有谋图一雄,福冈有松本零士,这些人陆续邂逅手塚的漫画,然后立志成为故事漫画家。
手塚1950年时,在月刊杂志《漫画少年》开始连载《森林大帝》,正式前进建东京。这部作品以非洲丛林为舞台,讲述白狮亲子三代的故事,在最后高潮时,主角雷欧也死了。
手塚在1952年夏天通过医师执照考试,将据点移到东京。而崇拜手塚,想成为漫画家的孩子也长大,逐一在东京的杂志出道。在大阪诞生的故事漫画就这样拓展至全国各地。
执笔画漫画的手塚治虫(时事)
贷本出版社衍生出的"新类型"
1956年,大阪再度有新的漫画类型开始进化。年轻漫画家经常出入位于当时大阪市南区(如今的中央区)安堂寺町,以"日之丸文库"闯出名号的贷本出版社八兴,他们创造出一种名为"剧画"的新类型。
当时,日本有一种名为贷本屋的书店,全国约有三万家。他们会在一个狭小的玄关处设书架,放置杂志和书籍,以1本1晚10~20圆的价格出借。这种贷本屋会有一般书店没有流通的贷本屋用书,而最受欢迎的就是漫画。这种贷本有专门的出版社,而且大本营就位于大阪。除了八兴,还有东光堂、文洋社、三岛书房、若叶书房、金龙出版社等众多出版社林立,凌驾了东京和名古屋。
大阪的贷本出版社规模小到无法与东京的小学馆、集英社、讲谈社这些大型出版社相比,但他们的编辑方针是只要卖得出去,不会对内容指手画脚。
当时出入八兴的作者有齐藤隆夫、辰巳嘉裕、松本正彦、佐藤真希等人,他们都是革新漫画过往表现方式的漫画家。齐藤后来以《骷髅13》大受欢迎,辰巳也以《反叛的漫画家》一作在北美和欧洲获得人气。他们当时都还只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
漫画家齐藤隆夫以《骷髅13》闯出名号,在2021年9月去世。图在他幼时到国中度过的堺市举办的作展示会,2021年11月,堺市堺区(时事)
对他们而言,他们已经无法满足源於手塚治虫的故事漫画。发表故事漫画的载体都是少年、少女取向的杂志,主角也都是孩子。完全是小孩混入大人之中,将开车、持刀枪合理化的奇異世界。
"用纸与笔打造电影"
光顾贷本屋的人大多是在工厂和商店工作的年轻人。齐藤和辰巳等人于是开始尝试创作相同世代的读者也能接受的漫画。不是孩子扮演超級英雄的故事,而是以寫實的人物在故事中活躍、苦惱、左右為難的漫畫。筆者在齊藤生前採訪過他,他曾說過:"我試著用紙筆打造電影。"
1956年,八興集合數名作家創作的短篇作品,開創貸本短篇集《影》,作家也陸續熱烈發表短篇創作。他們後來終於察覺自己的作品不適合冠上"漫畫"這個稱呼,便另取了一個名稱"劇畫"。提議的人正是辰巳嘉裕。
刊载剧画作品的短篇剧画集《影》(笔者摄影)
1959年1月,他们在大阪成立创作集团"剧画工房"。1960年,其中的成员一个接着一个前往东京,在东京都国分寺市的某个公寓设立据点。而东京的出版社也效仿《影》,陆续创立贷本短篇集,他们也就成了大家抢着要的人才。
就连刚开始,以"暴力"、"图很乱"为由迴避的儿童雜誌,也無法再對它的人氣充耳不聞。就算是孩童取向的雜誌,月刊《少年》也在1967年開始連載齊藤隆夫的特務作品《The Shadow-man》,而《週刊少年Magazine》也同樣開始連載齊藤的劍豪時代劇《無用之介》。
锁定各个年龄层
以拳击漫画《小拳王》打響名號的漫畫家千葉徹彌如此敘述當時業界的動向:"劇畫就像一股黑潮,從大阪襲來。因為劇畫登場,作家才開始描繪人類黑暗的一面。"(2011年4月的衛星電視WOWOW的紀錄片)
另一方面,作家全被東京的雜誌奪走後,大阪的出版界頓時衰退。1960年代中期幾乎是毀滅狀態。而東京的劇畫風潮卻與之成反比,不斷擴大。1967年是《週刊漫畫ACTION》,1968年則是《Big Comic》,這些青年取向的雜誌陸續登場。此時,引領風潮的依舊是劇畫。就連手塚治虫也開始在青年取向的雜誌刊登劇畫風格的作品。
剧画风潮兴盛让东京神田的书店里的年轻人络绎不绝。漫画从此不再专属于孩子,而是各个年龄层都会看的刊物,1973年10月(共同)
剧画登場後,原本被定位成孩童娛樂的漫畫,開始有更廣闊的年齡層的讀者。題材也非常多元,諸如社會問題、政治、賭博、美食、醫療等等。文章開頭所寫的"日本漫畫的廣闊題材和多樣性",就是在劇畫登場後,才終於得以實現。
2025年的现今,"故事漫画"和"剧画"都已成了不用的死语。但这两者开拓的道路在1970年以后,错综复杂地分歧,造就了日本漫画丰饶的世界。
历史绝不能提"如果",但如果沒有從戰爭結束後一直到1960年代後半,在大阪掀起的兩大漫畫表現手法變革,日本漫畫和日本動畫或許就不會如此受到全球的廣大矚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