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区:工业强区的高品质生活新范例
渝北区:工业强区的高品质生活新范例
渝北区作为重庆市的工业大区,2024年工业产值有望突破4000亿元,连续17年位居全市第一。在保持工业高速增长的同时,渝北区如何打造高品质生活新范例?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日新月异的幸福之城,探寻其城市建设的创新之路。
仙桃数据谷 资料图
2024年,渝北区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建成147个公园,人均公园绿地达15.23平方米,城市绿地率36.6%;改造老旧小区800万平方米,加装电梯3000多部;建成重庆首家国粹艺术中心、国际数字音乐交流中心等文化新地标;完成5个城区湖库水生态修复,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体。这些成就使渝北区先后获得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称号。
智慧治理提升城市效能
面对300平方公里建成区和300万城市人口的管理挑战,渝北区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实现由“治理”向“智理”“自治”转变。
在数字赋能方面,渝北区建成全市首个城市物联感知系统,接入44类35.6万余个感知设备,实现消防占道、管网泄漏等信息的智能感知。同时,开发“城镇违建治理一件事”应用,已在全市41个区县推广,预计可减少50%的违建案件,年节约拆违资金1000万余元。
在基层自治方面,南湖花园小区通过居民筹资自治管理模式,硬化院坝3000平方米,规划停车位120个以上,实现老旧小区的“蝶变”。渝北区还设置城管议事厅,组建“彩虹”服务队,建立“四方”议事协调机制,推进小微公共空间治理,新建小微停车场3个,安装便民座椅77套,整治窨井盖3319个,新增错时停车共享停车位2737个。
公共空间优化升级
渝北区加快公园城市建设,2024年投资约3.24亿元,实施街头绿地提质面积4万平方米,“增花添彩”面积12.69万平方米,建成山城绿道5.58千米,完成3个口袋公园建设,新增城市绿地面积80万平方米。
其中,鹿山公园以梯田游憩区、集市游憩区等7个主要活动区为核心,建成公园市政道路5.2公里、园林步道7.5公里,种植乔木1万余棵、地被25万余平方米。花石公园围绕湖体打造“都市活力谷”“阳光水岸”等三大主题分区,设置亲水栈道、湿地公园及全龄段儿童活动区,种植乔木8700余棵、地被6万余平方米。
在文化空间建设方面,渝北区建成重庆首家国粹艺术中心、国际数字音乐交流中心,提质打造渝北博物馆,联合市级九大艺术院团打造“渝北剧汇”,在中央公园商圈落地京东图书首店,营造温馨丰富的亲子阅读氛围。
城市更新焕发新活力
渝北区通过“微小改造+业态”“历史保护+产业”“社区服务+商业”三大升级路径,盘活利用低效用地,释放老旧街区、老旧小区、老旧厂区活力。
以花卉园片区为例,项目涉及4个社区、137栋楼、2万余人,实施建筑外立面清洗、防盗网增设逃生窗口、电管线规整等改造。紫薇路商业街从汽修一条街升级为网红街区,金紫山文创园从石头仓库变身文化商业综合体。
在交通方面,渝北区统筹推动88个市政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成投资39.85亿元,建成多条主次干道和步行系统项目,有效缓解城市拥堵压力。
渝北区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不仅保持了工业经济的高速增长,更打造了一个宜居宜业的高品质生活新范例,展现了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主客厅的崭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