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历史揭秘:为什么要在太和殿前放日晷和嘉量?竟和皇权有关!
故宫历史揭秘:为什么要在太和殿前放日晷和嘉量?竟和皇权有关!
故宫,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宫殿,不仅以其宏伟的建筑群和精美的文物吸引着游客的目光,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太和殿前,两件看似普通的器物——日晷和嘉量,却承载着深刻的皇权象征意义。
提起故宫,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那金碧辉煌的宫殿、宏伟壮观的建筑群。
然而,在这辉煌背后,还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和深意。
如果你去过故宫,你可能会注意到:太和殿前面摆放着两件古老的器物——日晷和嘉量。
那么,你知道为什么要在太和殿前摆放日晷和嘉量吗?
有人可能会说,“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器,嘉量是古代的标准量器”。
但很少有人知道,静静伫立在太和和皇权至高无上的象征!
一、为什么要在太和殿前摆放日晷和嘉量?
在中国古代,时间和度量衡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代表上天的旨意、国家的统一。
在世间,只有天子(皇帝)能代表上天来行使这种权力。所以说,天子有授时、授量之权。这是皇帝的最高权力之一。
太和殿是紫禁城的正殿,也是紫禁城内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宫殿,被视为皇权的象征,在民间俗称“金銮宝殿”。
因此,在太和殿东西两端分别摆上授时之“日晷”和授衡之“嘉量”,让时间与空间统一在皇帝的金銮宝殿前,不仅仅是为了计时和计量,更是为了象征皇帝“统御时空,受命于天”的至高无上的权力,象征天地一统、江山永固。
所以,故宫是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和人文深度的地方,就连一个看似普通的日晷和嘉量,背后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和历史意义!
二、什么是日晷?
日晷是中国古代的计时器,象征着皇帝对时间的掌控。
日晷通常由两部分构成:铜制晷针和石盘晷面。按晷面摆放角度通常分为:地平式、赤道式、垂直式等。其中,赤道式日晷又称斜晷,是我国古代最常见、最经典的一款天文测时仪器。
太和殿丹陛(丹陛是太和殿前的宽阔平台,俗称“月台”)东南角的日晷便是一种赤道式日晷(斜晷)——石座上斜放着一个石圆盘,盘上刻有时刻,中间置一根铜针并与盘面垂直,利用阳光映出的铜针阴影位置来计算当时的时刻。
作为皇帝授时权力的象征,它似乎在告诉我们:时间的流逝,也掌握在皇帝的手中。
三、什么是嘉量?
嘉量是中国古代的标准量器,象征着皇帝对度量衡的绝对控制与统一度量衡的决心,同时也象征着国家的统一。
嘉量主体较大,中间有一隔,上部为斛,下部为斗;两旁有两个量耳,左边的量耳为升,右边的量耳上部为合、下部为龠。
因此,一座嘉量包括斛、斗、升、合、龠五种容量单位。这五种容量单位的进位关系是:1斛等于10斗,1斗等于10升,1升等于10合,1和等于2龠。
太和殿前西南角汉白玉石座上的嘉量是一件铜制的方形鎏金嘉量,制作于乾隆九年(1744年),非常精美。
这座方形鎏金嘉量制作时主要参考了东汉时期的圆形新莽嘉量和唐太宗时所造方形嘉量的图式。之后,乾隆皇帝还命人制作了一件圆形鎏金嘉量,陈设于乾清宫丹陛之上。
同时,作为皇帝授量权力和国家统一的象征,它似乎在告诉我们:唯有皇帝,才是国家统一的至高无上的守护者。
小结一下:
太和殿前摆放日晷和嘉量,不仅是为了计时和计量需要,更重要的是它们象征着皇帝“统御时空,受命于天”的至高无上的权力,象征着天地一统、江山永固。
在故宫,还有很多像日晷、嘉量一样古老的器物在静静地守护着紫禁城,诉说着历史的辉煌与深邃,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和发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