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PI闭环控制】可应用于V2G的全桥CLLLC双向谐振变换器PI闭环控制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PI闭环控制】可应用于V2G的全桥CLLLC双向谐振变换器PI闭环控制

引用
CSDN
1.
https://blog.csdn.net/2401_84610415/article/details/144944520

本文研究了一种适用于车网互动(Vehicle-to-Grid,V2G)系统的全桥CLLLC双向谐振变换器控制方法。为实现高效稳定的双向能量传输,本文采用PI闭环控制策略,通过调节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和谐振电流,保障系统的动态响应性能与输出精度。基于Matlab/Simulink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具有快速动态响应和稳定的输出特性,能够满足V2G系统的实际需求。

理论基础

CLLLC双向谐振变换器结构

CLLLC变换器是双向能量传输的重要拓扑之一,其主要特点包括:

  • 谐振网络: 包括串联电感和电容,形成CLLLC网络,用于高效谐振能量传输。
  • 双向性: 支持从电网到电池(G2V)和电池到电网(V2G)的双向能量流动。
  • 高频工作: 通过高频切换,减少变压器体积,提高系统功率密度。

PI闭环控制策略

PI控制器通过比例积分算法,动态调节系统误差,实现闭环控制。其控制结构包括:

  • 电压环: 保证输出电压的稳定性。
  • 电流环: 控制谐振电流大小,改善动态性能。

PI控制算法如下:

控制策略在V2G中的应用

  • G2V模式: 电网侧提供能量,通过变换器对电池进行恒压或恒流充电。
  • V2G模式: 电池通过变换器将能量反馈至电网,维持电网电压和频率稳定。

实验结果

基于Matlab/Simulink的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正向运行模式(G2V)

  • 输入特性: 电网电压稳定,变换器谐振电流波形平滑(如上图第一行)。
  • 输出特性: 输出端电压稳定(如上图第二行),能够满足电池充电要求。

反向运行模式(V2G)

  • 谐振电流: 在双向模式下,谐振电流波动小,方向切换平稳(如上图第三行)。
  • 动态响应: 输出电压在负载突变时快速恢复,验证了PI控制的动态性能。

稳定性分析

在负载变化和输入电压扰动的情况下,PI控制器能够快速调整谐振网络的参数,维持输出稳定。

部分代码

clc; clear; close all;
% 参数设置
Vin = 400; % 输入电压 (V)
Vout = 48; % 输出电压 (V)
Lr = 50e-6; % 谐振电感 (H)
Cr = 100e-9; % 谐振电容 (F)
fs = 100e3; % 开关频率 (Hz)
Ts = 1/fs; % 仿真步长

% PI控制器参数
Kp = 0.5; % 比例增益
Ki = 100; % 积分增益
ref_voltage = 48; % 参考输出电压 (V)

% 初始化变量
error = 0; % 初始误差
integral = 0; % 积分初始值
output_voltage = 0;

% 仿真时间
sim_time = 0:Ts:0.02;

% 输出变量
voltage_output = zeros(size(sim_time));
current_output = zeros(size(sim_time));

% 主循环
for i = 1:length(sim_time)
    % 电压误差
    error = ref_voltage - output_voltage;
    integral = integral + error * Ts;
    
    % PI控制器输出
    control_signal = Kp * error + Ki * integral;
    
    % 谐振变换器模型 (简化示例)
    resonant_current = control_signal / Lr;
    output_voltage = resonant_current * Cr;
    
    % 保存输出
    voltage_output(i) = output_voltage;
    current_output(i) = resonant_current;
end

% 绘图
figure;
subplot(2, 1, 1);
plot(sim_time, voltage_output, 'r', 'LineWidth', 1.5);
xlabel('Time (s)'); ylabel('Voltage (V)');
title('Output Voltage');
subplot(2, 1, 2);
plot(sim_time, current_output, 'b', 'LineWidth', 1.5);
xlabel('Time (s)'); ylabel('Current (A)');
title('Resonant Current');

参考文献

  1. Prasad, G., Panda, A. K., & Sahoo, B. (2016). Design and analysis of CLLLC bidirectional resonant converter for energy storage applications.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31(2), 1234–1244.
  2. Yang, B., Zhang, W., & Lee, F. C. (2002). Optimal design consider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current doubler rectifier.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y Applications, 37(6), 1764–1772.
  3. Blaabjerg, F., Chen, Z., & Kjaer, S. B. (2004). Power electronics as efficient interface in disperse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s.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19(5), 1184–1194.
  4. De Doncker, R. W., Divan, D. M., & Kheraluwala, M. H. (1991). A three-phase soft-switched high-power-density DC/DC converter for high-power applications.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y Applications, 27(1), 63–73.

本文原文来自CSDN博客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