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标体系的历史演变:从DJ音标到KK音标
音标体系的历史演变:从DJ音标到KK音标
音标是学习英语发音的重要工具,不同的音标体系反映了英语发音的多样性和演变过程。本文将详细介绍DJ音标和KK音标的起源、演变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音标体系的特点和使用场景。
国际音标:IPA
国际音标(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简称IPA)是一百多年前由一群语言学家发明的,用于给世界上所有语言注音的音标符号系统。
DJ音标的历史演变
老版DJ音标(IPA63)
老版DJ音标源自英国教授丹尼尔·琼斯(Prof. Daniel Jones)。他在1963年出版的《英语发音词典》(English Pronouncing Dictionary)中,从国际音标中借用了很多注音符号来给英语(特别是当时的标准英式英语Received Pronunciation,简称RP)注音。这套音标在多年前还是学校课堂的标准音标。
新版DJ音标(IPA88)
新版DJ音标由琼斯教授的学生Alfred Charles Gimson在1988年修订。Gimson从1963年开始接手DJ的“音标事业”,1967年出版的第13版EPD由他主编,但这一版基本延用了12版的内容。1977年出版的第14版EPD有了很多改进,显示出从Jones体系向Gimson体系过渡的趋势。这几十年间,牛津、剑桥、朗文等词典的编辑们早已开始延用DJ音标体系注音。Gimson本人曾担任牛津字典的主编,因此DJ音标体系(或者说Gimson音标体系)被认为是真正“权威”的音标体系。
Peter Roch时代
1997年,Peter Roch接手主编工作,15-18版均由他主编。他在Gimson的音标体系之上又做了一点小改进,其中之一就是增加了/i/和/u/两个符号。
为什么现在英语音标还是叫作DJ音标呢?虽然改良后的版本已经与以前大有不同,Gimson的贡献当然不可磨灭,但DJ毕竟是英语音标的“老祖宗”,他开辟了英语音标的先河,奠定了英语音标的基础,这点是不可忽略的。所以我们现在依然听到DJ音标的叫法。就连Gimson自己主编的14 版EPD,也依然在上面写明Daniel Jones。
DJ音标、Gimson音标、EPD音标,甚至有时候听人说的(狭义上的)国际音标,指的都是一回事,都可统称为DJ音标。但也要知道DJ音标体系本身也有好几个版本了。经过了DJ、Gimson再到现如今的Peter Roach的几重改良,才得以以今天的样貌呈现与世。
KK音标
美国语言学家John Kenyon和Thomas Knott编撰了一本发音词典,叫《美国英语发音词典》(Pronouncing Dictionary of American English)。因为两位作者的姓名首字母都是K,被称为KK音标。KK音标大部分注音符号和DJ音标一样也是来自国际音标,但其中一些符号更方便美式英语(美音)的标注,比如/ɝ/和/ɚ/还有非常有代表性的美音里r化了的元音(r-colored vowels)。
KK音标在台湾地区广泛使用,台湾基本所有美式英语(美音)教材都使用KK音标。很多人接触熟悉KK音标很可能就是通过源自台湾的教材。实际上,KK音标基本只在台湾地区使用。即使是在美国本土,KK音标的使用也并不广泛。
请注意,DJ音标和KK音标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某些音标符号很容易混淆,导致读错单词。读单词之前,咱们需要知道该音标到底是DJ音标,还是KK音标。KK音标,也是依托IPA符号编纂,用来标注美式发音。但这套符号没流传起来,非常小众,如今也没有权威词典支撑,所以学来比较鸡肋。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基本只有中国台湾在用这套音标体系进行教学(赖世雄广泛传播了KK音标体系)。很多人误认为学美音就应该学KK,把口音和音标符号挂上钩了。其实真没这个必要。DJ音标体系用来标注美音完全没问题,而且可以说是权威的。
其他音标体系
不同的词典出版商往往会有自己的一套注音体系,其实就是音标。
韦氏音标
来自韦氏词典(Webster's Dictionary),很多美国人从小到大查词典都是这本词典。美国人往往对韦氏音标比较熟悉,如果你给他们去看DJ音标或是KK音标,则表示看不懂。
AHD音标
还有一本主流词典叫做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美国传统英语词典),它也有自己的一套音标。
大部分英语母语人士任何一套音标都看不懂,英美国家的音标普及率远远没有咱们汉语拼音的普及率高。母语人士往往会采取所谓respelling的方法,就是用常用词的音去标注,所以这样的注音往往没有一个标准。
DJ音标使用最广泛,比如说牛津词典,剑桥词典,朗文词典都采用DJ音标。学美式英语,是否一定要选KK音标呢?不一定,DJ音标虽然最初是被用来标记英式英语的,但其实用它来标记美式英语也毫无压力。
2007年我国大中小学教材弃用DJ13版音标体系,改用Gimson主编的版本。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小时候学的音标版本和现在流传的版本不同。
现如今很多中国英语学习者还在学习DJ13版音标。说起来都是上个世纪的版本了。/i/已经不再是/i/,而应该是/ɪ/了;/u/也不再是/u/,而应该是/ʊ/了
我国中小学英语教材中通用的音标书写体系采用的是最新版DJ音标符号。而且,教材里一般只标注英音,不标注美音,即使教材本身是美语教材也只标注英音。
国内的英汉词典一般都用DJ音标(比如,权威的《英汉大词典》和《新英汉词典》就是采用DJ音标。要注意的是:这两本词典并没有给出详细的美语音标,只有部分英美发音差异很大的单词标注了美式发音,比如after [ˈɑːftə, ˈæftər],而hot就只标注了英音[hɒt],而没有标注美音[hɑːt]。)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标注了英音和美音,都用DJ音标。《牛津中阶英汉双解词典》:只标注英音。《牛津初阶英汉双解词典》:只标注英音。
实用提示:牛津词典里,会把happy的音标标注为/ˈhæpi/。/i/这个音是由词尾非重读音节的 /ɪ/ 紧化而成,称为happy-tensing现象。作为英语学习者,区别不出来,也没必要区别,所以,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从实际教学效果出发,一般直接把happy的音标标为:/ˈhæpɪ/。
“朗文词典“系列的音标则有点复杂:《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简称朗当)标注了英音和美音。英音用DJ音标,而美音用K.K.音标。《朗当》所配的光盘用DJ音标标注英音和美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