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唇干裂出血?当心是“唇风”在作怪!
嘴唇干裂出血?当心是“唇风”在作怪!
嘴唇干裂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尤其是在秋冬季节。但是,如果嘴唇干裂到开裂出血的程度,可能就不仅仅是缺水那么简单了。在中医里,这种情况被称为“唇风”。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唇风”的症状、成因以及治疗方法,帮助您更好地应对这一困扰。
什么是“唇风”?
唇风又叫“驴嘴风”,主要表现为嘴唇干燥、皲裂、有纵沟纹或裂沟、脱屑、出血、疼痛等症状而久治不愈,有时还会伴有真菌感染,形成假膜且不易揭去,表现为红肿、糜烂等症状。唇风以下唇较为常见,好发于秋冬季。
西医将唇风称为脱屑性唇炎,认为其发病原因可能与感染、日晒、烟酒、化妆品刺激、营养缺乏、遗传因素、精神刺激以及情绪变化有关。目前西医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一般可用香油、药膏涂抹嘴唇,已经真菌感染的可用抗真菌类药膏涂抹治疗。
“唇风”的三大常见病机
(一)心脾积热
心主血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脾主肌肉,开窍于口。若饮食不节,过食辛辣厚味,或情志不遂,化火生热,均可导致心脾积热,火热循经上蒸于口唇,灼伤唇络,而发为唇风。正如《诸病源候论》所说:“口唇干者,是心脾有热,热气乘于唇,故干也。”
(二)血虚风燥
若素体阴血不足,或因大病久病,耗伤阴血,或因饮食劳倦,损伤脾胃,生化乏源,均可导致血虚不能荣润唇体,加之风邪乘虚侵袭,内外合邪,发为唇风。正如《外科正宗》所说:“唇风者,因血虚不能荣润,风邪袭之,故成此疾。”
(三)脾虚湿盛
若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或劳倦过度,伤及脾阳,均可导致脾失健运,湿浊内生,湿邪蕴结,熏蒸口唇,发为唇风。正如《外科理例》所说:“唇风者,因脾虚湿盛,湿邪熏蒸,故成此疾。”
“唇风”的治疗方法
(一)中药内服
心脾积热者,治宜清热凉血,方用凉血地黄汤加减。常用药物有生地黄、赤芍、丹皮、紫草、玄参、麦冬、生甘草等。
血虚风燥者,治宜养血润燥,方用当归饮子加减。常用药物有当归、生地黄、白芍、川芎、熟地黄、何首乌、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等。
脾虚湿盛者,治宜健脾利湿,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常用药物有党参、白术、茯苓、山药、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等。
(二)中药外用
取鲜马齿苋适量,洗净捣烂取汁,频频涂擦患处,每日数次。
取鲜丝瓜叶适量,洗净捣烂取汁,频频涂擦患处,每日数次。
取鲜芦荟适量,洗净捣烂取汁,频频涂擦患处,每日数次。
(三)针灸疗法
取穴:地仓、颊车、承浆、合谷、太冲、三阴交、足三里等穴。每次取3-4穴,毫针刺,中等刺激,留针20分钟,每日1次。
(四)饮食调护
忌食辛辣、煎炸、油腻、海鲜等食物。
多食清淡、富含维生素B2、维生素C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豆类、瘦肉、蛋类等。
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
(五)生活调护
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唇清洁。
避免风吹日晒,外出时可戴口罩。
避免精神刺激,保持心情舒畅。
避免过度疲劳,保证充足睡眠。
避免吸烟、饮酒。
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妆品。
避免舔唇、咬唇等不良习惯。
避免过度说话、大笑等使唇部过度活动的行为。
小结
唇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虽然病因复杂,但通过合理的治疗和调护,大多数患者可以得到缓解。如果出现唇风的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同时注意生活调护,避免诱发因素,以促进病情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