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字:说“走”
每日一字:说“走”
一、文字演变
汉字的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
01 甲骨文
“走”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字形像一个人两臂一上一下,是摆动双臂跑起来的象形。
02 金文
西周金文在甲骨文的基础上在下面增加了表示足的“止”,更加突出表现了人跑时的特点。金文字形多变,有的字形增加了“彳”、有的字形有两个人一起跑。
03 篆书
到了秦代小篆,字形的上半部分有的发生讹变,有的则讹变成“夭”;有的把一上一下的双臂变成了一笔直画,写成“大”;有的把“大”字下面的撇捺变成一横,变为“土”。
04 隶书
隶书延续小篆字形,并继续发生讹变,字形大概有有“大+止”、“犬+止”、“大+之”、“土+止”、“土+之”、“土+丿+止”几种。
05 楷书
楷书字形有“大+止”、“夭+止”、“土+之”、“土+止”四种,汉代汉语确定“走”的字形。
06 草书和行书
二、东巴文化
东巴五佛冠
人们经常看到的东巴帽子就是五福冠(五佛冠)。五佛冠又称之为“神冠”,专供东巴佩戴,此冠是用五张硬面土纸刻绘而成,并用黑线进行连接类似于唐三藏法冠,在冠上画有五尊神像,因此得名五佛冠,五佛冠上五尊神像分别是:东巴什罗、恶鬼克星、众神主帅及战神,在东巴什罗不变的基础其他诸神都有一些差异。五佛冠的主要作用就是将神灵请到自己的身上,震慑妖鬼精怪的作用。
东巴文表情达意非常直接,图中的“走”,就是一个人迈开双脚走路。
三、思政导航
在《山海经》里,“夸父与日逐走”,这里的“走”便是具有速度的奔跑。传说中,夸父想要追上天空中永不停歇的太阳,于是迈开双腿飞速奔跑。如果夸父学过初中物理学,他就会明白,人是不可能靠双脚的奔跑追上太阳的。最终,夸父在劳渴交织中倒下,他的权杖化为一片邓林,但他在理想面前坚持不懈,具有顽强的意志,勇于探索未知的事物和征服未知的事物,永不止步的精神却为后人称道。
虽然人类的出行方式日渐多样,甚至已经实现了太空漫步,但我们依然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反映着人类似乎从来没有忘记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又要到哪里去。无论是文字还是现实,有一个真理从未改变,我们总是走在前进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