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分饱真的更健康?研究证实:这样做才能真正受益
八分饱真的更健康?研究证实:这样做才能真正受益
"吃饭八分饱"这一饮食理念自古就有,近年来更是得到了现代科学研究的支持。研究表明,长期保持八分饱的饮食模式不仅有助于控制体重,还能改善心理健康,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然而,对于老年人来说,如何正确理解和实践这一理念却是一门学问。
研究证实:八分饱确实有益健康
近年来,多项研究证实了适度节食对健康的好处。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科学》期刊上发表了一项研究,他们将218位年龄在21至50岁之间、BMI在22至28之间的健康人分为两组,一组每日热量摄入降低14%,另一组正常饮食。研究结果显示,长期保持八分饱的饮食模式可以改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对提高工作记忆、降低心血管代谢疾病风险、减轻体重以及改善睡眠质量都有积极作用。
老年人践行八分饱的误区
上了年纪后,不少老年人都比较重视饮食养生,也都知道吃到吃饭八分饱就好,平时饮食要清淡,但践行起来时却很容易进入一些饮食的误区,尤其是以下2种吃饭习惯,不少老年人天天都在做,殊不知不仅不养生,反而容易对健康产生影响。
误区一:适当少吃=每天少吃一顿饭
很多老人认为吃饭八分饱就是少吃点,比如不吃早餐或者晚餐,这样子不就减少了热量摄入吗,但小妙劝你还是别轻易减少餐数。《营养与营养学学会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指出,每日少吃一餐会导致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显著增加。研究人员对2.4万余名受试者进行了调查,记录受试者的用餐频率/间隔以及死亡情况等。进一步分析后发现,相较于一日三餐的人群,每天只吃1顿饭和每天吃两顿饭的人,全因死亡率风险会分别增加30%、7%,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83%、10%。
误区二:适当少吃=不吃肉类和主食
还有些老人觉得上了年纪就应该少吃点肉和精制主食,不然容易变胖,招来“三高”,这种做法也并不合适。老年人除了规律吃三餐,同时还要注意营养均衡,长期不吃主食会导致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进而会导致情绪低落、反应迟钝,女性还会因此而月经紊乱。《柳叶刀》杂志上的研究指出,50岁的人碳水摄入比例在5055%时,平均预期寿命还有33.1年,相较于3040%的预期寿命提高了2.3年。肉类也是身体不可或缺的食物之一,其内里有丰富的蛋白质、铁、锌、维生素B12等营养素,长期摄入不足会导致免疫力下降、缺铁性贫血发生。
老年人如何正确实践八分饱
对于年龄超过60岁的老年人来说,保持八分饱的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食物多样化,注重营养均衡:每日至少摄入12种食物,包括肉蛋奶类、蔬果、禽畜鱼、大豆、坚果等。老人长期忽视营养搭配,会导致营养摄入不足,从而让身体抵抗力下降,增加患病和死亡的风险。同时,要适当补充优质蛋白质,多吃鱼肉、鸡蛋、牛奶、瘦肉等。
三餐要定时,吃饭细嚼慢咽:建议早餐安排在6.30-8.30,午餐11.30-13.30,晚餐18-20点。吃饭时要注意细嚼慢咽,这样做可减轻胃肠道负担,促进消化和吸收。
饮食要尽量保持低盐低油脂:老年人罹患三高、动脉粥样硬化的几率较高,如若还保持高脂肪、高盐的饮食的话,会导致血压以及血脂上升,对病情的控制不利,还可能会诱发新的问题出现。平时做菜时尽量少放点盐,少用煎、炸等方式做菜。
饮食对健康而言十分重要,日常建议大家进食都保持在8分饱左右,两餐中间要是有明显饥饿感的话,可适当吃点水果、低糖点心来缓解。
参考资料:
[1] 《真人试验:坚持2年「八分饱」,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生命时报 2022年03月16日
[2] 《怎样才算“适当少吃”?2个误区要注意》.中国居民癌症防控行动 2024年01月19日
[3] 《“吃饭八分饱”错了?医生提醒:70岁后老人吃饭要尽量做到这4点》. 医学原创故事会 2025年0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