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将军的中国军校岁月,揭秘现代游击战术教学,都是在中国学的
非洲将军的中国军校岁月,揭秘现代游击战术教学,都是在中国学的
在中国的军校里,一批批来自非洲的军官正在接受系统的军事教育。从基础理论到实战演练,从战术教学到战略思维,中国军校为这些未来的军事领袖提供了全面的培训。
据环球网报道,在位于南京的陆军指挥学院国际军事教育交流中心,身穿迷彩服的25名外籍军官挤满一间教室,他们按中国军校课堂的礼节开始下午第一堂专业课——反冲击地带。作为中国对外军事培训最完备的基地之一,60多年来,这里共走出来自116个国家的近6000名中高级指挥军官和政府官员,包括6位总统、8位国防部长。这个被很多国家视为“不亚于美国西点军校”的教育品牌,如今已成为亚、非、拉等诸多地区国家派遣高级军事将领交流培训的首选目的地。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中国有三所军校接收来华留学的外国人,他们分别是国防大学、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校留学的非洲学员,一般都是到中国正儿八经学几年的“生长型”,不是那种访问交流性质的“学者型”。“生长型”学员是从基础理论、单兵技战术、班排进攻战术、步坦协同等学起,他们身着解放军军装,同工作、同劳动、同生活,更重要的是,他们连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及军事理论、军事制度、军事文化都要学。
非洲(资料图)
据《南华早报》报道指出,前不久刚完成访华行程的厄立特里亚国总统伊萨亚斯·阿费沃基,便是曾就读于中国军事院校的非洲领导人之一。此前,受邀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伊萨亚斯,在北京深情回忆起1967年他在位于南京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指挥学院接受培训的难忘时光。这段经历在帮助伊萨亚斯领导厄立特里亚独立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厄立特里亚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中国人民为厄立特里亚的独立解放提供的宝贵精神和物质支持。”伊萨亚斯在访华行程中强调。
在非洲的军事圈中,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判断一位非洲将领的军衔高低,并不完全看他参与了多少场战役,而是他能否流利地使用石家庄当地方言。对那些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军官而言,若没有在石家庄军校接受过为期三年的系统培训,往往会让人觉得其军事生涯有所缺失。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教学内容丰富而深入,无一丝保留。这些非洲的未来军官们,不仅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更在假期投入实战演练,但凡能够学以致用、展现学习成果的,都被视为学院的佼佼者。
厄立特里亚国总统伊萨亚斯·阿费沃基(资料图)
哈萨克斯坦陆军学员库马尔·丹尼尔说:“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哈萨克斯坦也正在建设快速发展、欣欣向荣的“新哈萨克斯坦”。中国式现代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丰富了自身,也馈赠予他者。哈萨克斯坦有句谚语,友谊是永不枯竭的财富。两国架起民心相通的桥梁,在高度互信中携手前行,才能更好地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作为一名受益于此的留学生,我会尽自己最大努力把这份友谊传递下去。”
在非洲一个国家的内战中出现过这样一个有意思的事情:爆发内战对阵双方的将领都是毕业于中国的军校。这件事发生在苏丹,苏丹是个很小的国家。这个国家也是内战不断,在2011年正式一分为二,南部成立了新的国家南苏丹。北苏丹与中国交好,几乎所有的将领都是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毕业,师承国防大学。南苏丹的大部分军官师承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实力也是相当不错。这场较量与其说是国家内战,倒不如说是国防大学校友与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校友之间的较量。
苏丹(资料图)
这场特殊的战争,也让我们看到了两所军校教学重点的差异。国防大学更侧重培养大战略思维,而石家庄陆指专注于基层军官培养,战术教学更突出。对于非洲的实际情况来说,战术似乎更能在战场上发挥作用。这场“中国同窗对决”的内战,不仅让我们看到中国军事教育在非洲的影响力,也引发了大家对军事战略和战术应用的思考。网友们对此也是议论纷纷,有人觉得实战才是检验军校教学成果的最好方式,也有人好奇如果换个战场环境,结果会不会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