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悦读】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赏析及同步练习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悦读】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赏析及同步练习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128/20/503199_1145498268.shtml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作。词中通过描绘一家五口的日常生活场景,展现了农村生活的宁静和谐与人情之美。本文将从词的原文、注释、译文、创作背景、作品赏析、作者简介等多个维度,为您全面解读这首经典词作,并附有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首词。

清平乐 · 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词句注释】
1.清平乐(yuè):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后用作词牌名。双调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
2.茅檐:茅屋的屋檐。
3.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4.翁媪(ǎo):老翁、老妇。
5.锄豆:铲锄豆田里的野草。
6.织:编织,指编织鸡笼。
7.亡(wú)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亡,通“无”。
8.卧:趴。

【白话译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从二十一岁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闲居达二十年之久。理想的破灭,使他在隐居中更加关注农村生活,写下了大量的闲适词和田园词。这首《清平乐·村居》就是其中之一。

【作品赏析】
辛弃疾词中有不少作品是描写农村生活的佳作,其中,有风景画,也有农村的风俗画。这首《清平乐·村居》就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安宁、平静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在描写手法上,这首词,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首先展示了“村居”的环境。低矮的茅舍,一道清澈的小溪从门前淙淙流过,溪边是青青的草地。词人没有对村居的环境展开铺写,而仅此淡淡的几笔,就钩画出了一幅清新明净的图画,令人顿觉耳目一新,心旷神怡。这个环境是农家活动的背景,也是农家生活情调氛围之所在。
三四两句“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描写了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聊天的优闲自得的画面。“吴音”,这里指江西方言。江西在春秋时代属于吴国,所以把这个地方的话叫做“吴音”。吴音软媚,更增加了几分亲昵。“媚好”是宋人诗词中常用的语词,即“喜悦、喜爱”的意思。词人写白发翁媪,用撷取镜头的方法,神情毕肖地描摹了他们的情态。他们喝了些酒,带着几分醉意,用软媚的方言说着亲热的话语,表现出亲切愉悦的气氛。这几句尽管写得很平淡,但是那种亲密无间、和谐、温暖、惬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现出来了。
下阕四句“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采用白描手法,直书其事,表现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大儿子是家中的主要劳力,在小溪东边的豆地里锄草;心灵手巧的二儿子正忙着编织鸡笼;小儿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调皮玩耍。“无赖”,是顽皮,是爱称,并无贬义。“溪头卧剥莲蓬”,卧”字的用得极妙,它把小儿的天真、活泼、顽皮和盘托出,跃然纸上。这几句虽然极为通俗易懂,但却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描绘出耐人寻味的意境。
下片虽是一一介绍了三个儿子,但伴随着介绍的进行,画面也逐步推开,逐渐丰富。我们原先看到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已展现了这户农家生活的背景;接下来的是人物的活动,白发翁媪的醉谈已洋溢出欢乐的气氛,而现在又展现了三个儿子的活动,与之相伴随的,我们还看到溪东有着一片豆地,院中则有着成群的鸡,溪头又有一方荷塘。这里还应注意的,“莲蓬”又提示了季节是秋天,因为“莲蓬”正是秋天的节令物品。画面经过词人的拓展而更加完整,更加丰富了。人物的音容笑貌和景物的明丽清新,相映生辉,诗情画意,浑然一体。
在艺术结构上,全词紧紧围绕着小溪,布置画面,展开人物的活动。从词的意境来看,茅檐是靠近小溪的。另外,“溪上青青草”“大儿锄豆溪东”“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四句,连用了三个“溪”字,使得画面的布局紧凑。所以,“溪”字的使用,在全词结构上起着关键作用。
在写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作者巧妙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在写人方面,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这样的构思巧妙、新颖,色彩和谐、鲜明,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表现出词人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

【同步练习】
1.这首词的作者是( )代词人( )。全词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 )风景图,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 )和( )。其中“清平乐”是( ),“村居”是( )。
2.词中描写的人物活动背景是( );词中出现的人物有( )。
3.对“亡赖”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贬义词,说明小儿不好好干活,耍无赖
B.褒义词,顽皮淘气的意思
4.表现小儿无赖的一句是:( )
5.“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
6.“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一句怎样理解?
7.你怎样理解“最喜小儿无赖”一句中的“无赖”?
8.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描绘了怎样的情景吗?
9.全词充满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情趣?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1.宋、辛弃疾、田园、人情之美、生活之趣、词牌名、题目
2.茅屋旁,溪水边,青草地上;老头、老太婆和三个小孩。
3.B
4.溪头卧剥莲蓬
5.答:“卧”字确实使用最妙,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意思对即可)
6.提示:抓住“卧”“最喜”“无赖”分析,表达出喜爱、童贞、童趣即可。
7.答:这里是“顽皮”的意思,褒义。形象地刻画出小孩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流露了作者由衷的欢喜之情。
8.答:一座小茅草屋,就在长满青草的溪边。一对白发老夫妻在茅草屋里操着柔美的吴地方言,带着醉意正在互相说话取乐。老夫妻的大儿子在小溪的东面锄豆田里的杂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调皮、可爱的小儿子趴在溪边剥着莲蓬,那憨稚之态格外让人喜欢。(意思对即可)
9.答:全词充满了和谐闲适,其乐融融的农村生活情趣;通过描写宁静和谐的田园生活,表现出词人对和谐快乐、闲适恬淡的乡村生活的喜爱赞赏之情。

【书法欣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