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经方补:茯苓饮(脾胃虚弱,胃内停水)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经方补:茯苓饮(脾胃虚弱,胃内停水)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siliu.net/p/gd6yek74xl.html

导读:茯苓饮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胃内停水等症状。本文详细介绍了茯苓饮的组成、功效、应用范围以及与其它相关方剂的比较,并引用了多位中医名家的论述和具体的临床案例,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茯苓饮

【原文】

茯苓 人参 白术各三两 枳实二两 橘皮二两半 生姜四两

右六味,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分温三服,如人行八九里进之。

【出自】

《外台》

【组成】

人参 白术 茯苓 橘柚 姜 枳实

【时机】

1、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

【比较集锦】

1、胸满有寒逆胸满、热结胸满、饮停胸满、气痞胸满,也有或先天之胎毒、或气血两虚、上实下虚,胸硬腹弱之类,比如:

(1)柴胡证胸满,乃胸胁苦满之略辞。苦满乃心烦喜呕、胸胁疼痛等;

(2)麻黄汤证及吴茱萸汤证之胸满,非其主证,言“喘而胸满”、“呕而胸满”者,皆以喘呕为主之措辞。

(3)茯苓饮证之胸满,虽谓“气虚之满”,尚有痰气存在。

(4)半夏厚朴汤之胸满,亦以痰气为主,故以“咽中如有炙脔”为征。

(5)人参汤、橘枳姜汤证之胸满,亦伴随结气痞满、冲逆心痛诸证。

(6)风引汤证之胸满短气。

(7)桂枝去芍药汤证之脉促胸满。

2、(1)橘枳姜汤:橘皮一斤 枳实三两 生姜半斤

(2)茯苓饮:茯苓 人参 白术各三两 枳实二两 橘皮二两半 生姜四两

【名家论述】

1、茯苓饮(矢数道明《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

《外台》《金匮要略》

茯苓5克,白术4克,人参、陈皮各3克,干生姜1~1.5克,枳实1~1.5克

原书方后载有,分3次温服,“如人行八九里进之”。八九里是日本古代之里程,50町为1里半,约6公里。按此标标准,如步行1时半。因此,本方应在1时半内分3次服。一般如常法分3次,饭前服用。

【应用】

用于脾胃虚弱,津液停滞,胃内停水,胸膈满闷吐而虚满,不能进食者为佳。

本方主要用于胃弛缓症、留饮症、胃下垂症、胃扩张症、胃液分泌过多症等;亦可用于胃肠性神经衰弱、食道憩室等所致之胃部膨满、嗳气、嘈杂、振水声等。又可用于胆石症、呃逆、老年性咳嗽、小儿消化不良等。

【目标】

素有脾胃虚弱,微虚证带有贫血,胃部有停滯膨满感,或吞酸嘈杂,胃内必有停水。腹壁一般较软,触之心下部大多略有抵抗。吐水之后,仍不清爽。

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胃部疼痛、腹部动悸亢进、尿少等症状。几乎无舌苔,足冷,大便无常。

【方解】

本方证为胸中有停水,虚气充满者。

本方为人参汤去甘草,加橘皮(陈皮)、枳实、生姜而成。茯苓逐胃内停水,调顺上冲之气;人参、白术、生姜姜助茯苓,增强胃之功能;枳实解心下气痞;橘皮、生姜助之。

总之,本方作用为逐心胸中之停水,消散胃内虚气之痞。

【加减】

用于脚气,本方加吴茱萸;用于胆石症加茵陈或半夏

【主治】

《金匮要略・痰饮病门》:“《外台》茯苓饮: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

《勿误方函口诀》:“此方乃后世所谓留饮之主药。用于人参汤证胸中有痰饮者。南阳氏以此方加吴茱萸、牡蛎,主治游饮(留饮,胃扩张)。”

【鉴别】

1、人参汤,虚证所致之胃内停水,虚寒甚,胃膨满感轻。

2、吴茱萸汤:心下痞,寒与气上冲甚,呕吐,头痛,烦躁。

3、生姜泻心汤:心下痞,实证,心下痞硬。

【治验】

1.疝癫留饮痛(胃溃疡)

川崎车站某妇女。患疝癫留饮痛3~4年,发则疼痛剧烈,自欲死。历经诸医治疗不愈,医生夫朋者来横浜,肩舆出诊,轰动一时。夫朋先生既用器械检查,又以鼻、耳诊察患者胸腹,患者与家属均悦服。诊察之后,夫朋曰,此病已为不治之症,而未予投药。当时轰动一时之外来医生亦弃手而去。患者甚为悲观,饮食不进,唯有待死。

经家属商定,乞治于余。余诊之,体瘦而衰,无血色,心下痞硬,背部1日疼痛数次,时吐水饮,饮食不进,夜不眠,恶见人,手足微浮肿,脉虽沉弱。但余认为非必死之症,故与茯苓饮加半夏,兼用消块丸八分。仅1个月痞硬变软,吐水停止,食欲增进。于是,改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兼服1丸消块丸,又经月余,诸患悉去。夫朋医生诊为不治之病,竟能痊愈,甚为高兴。(尾台榕堂翁《方伎杂志》

2.胃弛缓症

21岁男子。约1年前因患感冒,大量服用阿司匹林败胃。主诉鸠尾处无力,胃痞满堵塞,下腹部紧张。易疲而倦。虽有食欲,但食后不适。大便日1行。脐部有振水音,为胃弛缓体征。故选用人参汤、四君子汤、六六君子汤、茯苓饮等。其中,茯苓饮用于大实证。若足冷,小便频,脉弱,宜用人参汤,或四君子汤,但候其无此症,所以用茯苓饮。初服之,食后胃膨满感消失,已无疲劳感。继继服4个月,从未间断,完全恢复健康。(大塚敬节氏《汉方诊疗三十年》)

3.胃下垂症与阴部湿疹

41岁男子。因患慢性胃炎、胃下垂症、慢性胰腺炎等病,于7年前曾接受治疗。全身严重倦息,易感冒,苦恼于阴痿。营养一般,颜面污秽,脉弦,舌无苔。心下部有停水,痞满,脐下无力。大便日1行。除胃症状之外,此患者数年前,于阴囊与大腿内侧出现严重湿疹,因瘙痒而痛苦。于中药局问病,买八味丸,服后湿疹恶化。投与此患者茯苓饮,胃症状好转,3个月后阴囊湿疹亦明显见好。服药5个月,数年来之胃病与湿疹基本痊愈。此湿疹与胃内停水有关。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