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不必纠结“文字讨好”,自洽就好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不必纠结“文字讨好”,自洽就好

引用
搜狐
1.
https://m.sohu.com/a/822774143_120852719/?pvid=000115_3w_a

近日,“微信文字讨好症第一批受害者出现了”登上热搜,引发网友共鸣。这种现象反映了当代人社交沟通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微信是日常生活中使用最频繁的社交工具之一,因此这个话题具有很强的共鸣性和讨论价值。

近日,“微信文字讨好症第一批受害者出现了”登上热搜,引发网友共鸣。

何为“微信文字讨好症”?就是在微信聊天中,为了避免显得冷漠或敷衍,使用一些语气助词,如“嗯嗯”“好哒”“哈哈哈哈哈”,并辅以表情包,营造热情互动的沟通氛围。

更有网友对此症进行了分级,总结来说,第一级,喜欢用叠词,让语气变得柔和可爱;第二级,喜欢用语气词,不说“好”,一定要说“好哒”,不说“对”,一定要说“对滴”;第三级,一定要加“哈哈哈哈”,两个不行,三个不够,一“哈”就得“哈”一串,防止别人的话“掉在地上”;第四级,一定要加一个有趣的表情包,并且由自己来说对话的最后一句。

看到这里,不知道有多少人已经开始给自己诊断“病情”了?调研显示,有92.24%的受访者表示自己遇到过有“文字讨好症”的交流对象;91.81%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有“文字讨好症”的行为。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人们在社交媒体进行虚拟交流,语言成为判断对方态度、情绪的重要依据,在这一过程中,文字容易产生歧义误解,辅之亲昵的称呼、语气助词、表情包有助于消除交流间潜在的情绪焦虑,让沟通更加顺畅。

然而,此症之所以能引发网友共情,其本质在于很多人在不同场合、不同情形下并非出自本意,却要通过文字修饰展示友好姿态。比如,身处职场已精疲力竭,在与领导同事的沟通中,为了显得合群,依然用“好滴”“对哈”等表述。换句话说,很多人是被动地成了“文字讨好者”,这种沟通并非发自他们的真心,而是碍于情面的“表演”。

对于“微信文字讨好症”普遍化,还引发了一些负面声音,有的网友认为这种语言通货膨胀让沟通流于表面,增加了沟通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社交初衷。对此,微信官方表示,这是传递自我友好态度的方式,不必太担忧语言的通胀,爱你的人自会用心回答。

随着社会文明进步,我们的日常交流不断出现新方式,无论是“文字讨好”还是其他,都是服务于表达者的,倘若任其成为束缚交流的枷锁,就是本末倒置了。重要的是我们应宽容看待,找寻内容与形式的平衡点。如果你认为通过轻松愉悦的话语、表情可以帮助顺畅沟通交流,也不须刻意回避。如果你已疲于应付,大可主动摆脱内耗,选择真诚交流。无论何种选择,没有对错,自洽而已。(爱济南原创评论小组)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