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炉热菜为啥那么难吃?了解原理后发现,“走下神坛”是迟早的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微波炉热菜为啥那么难吃?了解原理后发现,“走下神坛”是迟早的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309A07NWH00
微波炉加热后的饭菜为什么总是难吃?这背后其实有着科学的解释。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微波炉的工作原理,探讨如何正确使用和选购微波炉,让这个厨房小家电重新焕发光彩。
微波炉加热原理
微波炉内部有两个关键装置:磁控管和搅拌器。磁控管用来发射微波,搅拌器旋转后,把发射出来的微波均匀扩散到整个腔室里。
什么是微波?你可以把它简单地理解为:一种高频率的电磁波。这种电磁波有两个特点:
- 可以穿透5cm厚的食物;
- 穿透后,可以引起水分子的共振。
于是微波炉的工作原理就从上面这些零零碎碎的信息中出现了:
磁控管产生微波,搅拌器把微波扩散到整个腔室里。遇到腔室里的食物后,微波会穿透食物,到达食物内部距离表面5cm的地方,引起这个地方的水分子共振。水分子快速运动,不同水分子之间相互摩擦,就会产生热量——微波炉,就是这样把食物加热的。
加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回到我们原本的问题:微波炉加热食物,为什么会那么难吃?答案离不开它的原理——
- 我们人类的烹饪方式,基本上都是由外而内进行加热的。而微波炉,却是由内而外。调料、食材都没变,烹饪方式变了,味道就一定会改变。
- 微波炉加热的关键是食物中原有的水分子共振,这无疑会加速食物中水分子的流失。因此微波炉加热后的食物,一定会变干、变咸、变辣。
除了味道以外,微波炉加热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个问题:安全!这里的安全性,可以分成三大类:
- 不能接触微波的物品被放进了微波炉,比如金属——包括金属餐具、锡纸等等。
- 带壳的东西,比如鸡蛋、盒装牛奶等。因为微波炉加热是由内而外的,内部受热后会快速膨胀,外壳却还没有发生形变,就会把外壳挤爆。
- 形变速度较慢的东西,比如塑料。微波炉加热的速度很快,有些餐具无法承受这种高温,就会融化或开裂(所以会有微波炉专用餐具)。但同样的餐具,放进同样温度的蒸锅里,就不会坏。
微波炉应该怎样用?
说了这么多,微波炉到底还能继续使用吗?答案是可以,但应用范围会相对小一些。
目前来看,微波炉的正确使用方法有三种:
- 加热汤、粥、奶等汤之类食物,这类食物里面含有较多水分,因此加热后味道发生的改变较小。
- 加热花生、核桃等干果类食物,这类食物里面所含水分较少,而且水分越少越好吃。经微波炉加热后,食物会更美味。
- 加热普通菜品、面食的时候,最好放进带盖子的容器里(容器的材质要符合放进微波炉的需求,盖子表面要有透气孔),同时在容器里洒上少量水分。
微波炉应该怎样选?
选购微波炉,可以关注下面四点:
- 功能,一定一定要选光波炉。光波炉除了能够发射微波以外,还能发射光波,相当于一个小型的电烤箱。功率比较小,不能用于烹饪,但是可以用于食物的再加热。如果不是特别着急的时候(比微波慢两三分钟),可以用光波模式加热普通菜品和面食。可以更好地保留食物原有的味道,使用频率会更高。
- 面板,当然现在多数微波炉上都有很多按键。但不要太关注它,真正买回家以后,绝大多数按键都是被闲置的。但也别太复古,老式旋钮操作就稍显复杂了。按键少一点、大一点,老人使用也知道按下一个键就能热菜——这样就足够了。
- 容量,不建议选太大的,最多不要超过20L。剩饭剩菜,首先不会剩很多;其次多数情况都是热给自己家人吃,不用考虑来客人的问题。20L足够满足四五口人的加热需求,二三十升的大容量看着挺漂亮,但其实根本塞不满——你也根本找不到能塞满的餐具!
热门推荐
急性胆囊炎患者如何正确使用引流管?
马彦旭医生推荐:冬季颈椎保养秘籍
颈椎退化性疾病:如何有效预防?
李国民医生教你颈椎病康复锻炼法
职场健康大挑战:防治颈椎病
神经反射疗法:颈椎病治疗的新突破
广西德天瀑布几月份去最好
桂林低空旅游:空中俯瞰山水之美
皮肤科21种常见病大盘点
肝脏出现问题会有这几个信号暗示你
海南2月独行旅行必备装备大揭秘!
什么是蜘蛛痣?医生专业解答
关注肝脏健康——不容忽视的蜘蛛痣
关注肝脏健康——不容忽视的蜘蛛痣
春节后去安徽歙县,避峰赏景正当时!
奥南:2月独行者的热带天堂
自驾游笔架山:清远必打卡景点!
广济桥+潮州古城:你的下一个旅行打卡点!
潮州广济桥:千年传奇的现代魅力
上海市社区糖尿病前期筛查:现状、挑战与对策
妙佑医疗国际权威解读:糖尿病前期的营养需求与饮食指南
妙佑医疗国际揭秘:糖尿病前期的风险因素与预防
风干牛肉的制作方法与技巧
重庆三大文化地标:洪崖洞、武隆天生三桥与青龙沟古镇
重庆必打卡美食街:八一路vs洪崖洞,谁更值得你深夜排队?
秋天打卡重庆最美自然景观:南山红叶、磁器口古镇、大足石刻、武隆喀斯特
糖尿病前期患者最佳锻炼方案: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谷医堂正糖名家教你科学控糖:从糖尿病前期到健康生活
社区健康大行动:糖尿病前期筛查启动啦!
糖尿病前期自我管理,这些小妙招你get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