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盎然:一本人人必读的中国古建筑入门读本
趣味盎然:一本人人必读的中国古建筑入门读本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是一本由资深古建筑科普专家杨大炜编写的入门级读物,通过生动的插图和趣味性的问答形式,将复杂的古建筑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这本书不仅适合儿童和初学者阅读,也能够满足有一定基础的爱好者的需求。
作为一个科普中国古代建筑史的资深讲师,从业五年来,如何给小朋友及初学者讲好古建筑中纷繁复杂的各种小知识,其实远比给成年人及有一定积累的爱好者讲好古建筑,要更加的困难。所以我一直很敬佩本书的作者杨大炜老师,他不仅主办了国内一流的、为成人及爱好者科普包括古建筑在内的中国古代艺术的线上课程、线下沙龙——行谈,而且还在近年“做大做强”了一个主要面对小朋友和初学者的古建筑科普视频大号——“杨爸图说”,在多个短视频平台都很受欢迎。
基于“杨爸图说”在中国古建筑系列科普短视频中“成功范式”,将“杨爸图说”中流量较为火爆的内容,以一个个小问题的形式展开,结合杨老师做视频时绘就的插图,予以补绘、配文,从而形成了这本《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流量火爆”意味着“关注度大”,对“关注度大”的问题采用生动图绘、精简解答的图文并茂式回答,无疑奠定了本书“强大”的可读性,“有趣”的前提一定首先是“关注”与“感兴趣”,把经过短视频流量“票选”的古建筑相关问题一连串解答下去,是本书之所以“成功有趣”的一大半基础。
如果我们想要入门某一个知识领域,带着疑问去深入,并且不断解决疑问,无疑是最具动力与效率的学习思路。在这样的一个解决疑问的正循环中,探索知识的主动性也便确立了起来。《有趣的中国古建筑》一书,在短视频流量“票选”高关注度问题/命题的基础上,用一个个最接地气的设问,与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用到的词语、成语或视角紧密相关,步步设问,步步解惑,趣味一直是贯穿全书各个“设问命题”的主旋律,自然是一本适合入门中国古代建筑的知识手册。
更加生动有趣的是,杨大炜老师在《有趣的中国古建筑》一书中,沿用了“杨爸图说”的模式,为了让读者更有沉浸感、参与感,将身高176厘米的作者本人,以及两个孩子、一条家犬,也绘入了插图之中,常常作为一个画面中的比例尺来为读者理解古建筑的尺度时提供一个参考,也常常作为插科打诨、诙谐幽默的亲子对话为读者增加阅读的趣味。寒鲲作为一个铲屎官,也非常喜欢杨老师把他家小狗画在里面,或傲娇、或呆萌、或欢喜的神态,非常有爱心。
除了以上或“令人感兴趣”、或“探索之趣”、或“沉浸之趣”、或“诙谐幽默之趣”、或“黄犬呆萌”的“有趣”之外,《有趣的中国古建筑》所绘制的中国古代建筑及其建筑构件文物,也是相当丰富。它们不仅涵盖古建大省的绝大多数古建筑经典案例,而且也涵盖了北京、河北、河南、陕西、宁夏、山东、四川、湖南、江苏、浙江、内蒙古等等全国各地的古建筑案例
另外,为了阐释一些建筑细节的流变,杨老师还绘制了不少文物或考古遗址复原图,比如秦碣石宫、北齐邺城、大唐大明宫、西夏兴庆府的瓦当、鸱吻或脊兽,陕西岐山凤雏村的先周时期四合院复原想象,敦煌壁画中唐代建筑的妙用,可以说反映了大量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的前沿成果。作为一个常年考察、撰稿、讲解、科普中国古建筑的科普人,能在一本绘制精良的科普读本中看到它们的身影,对于我而言,也是趣味盎然的一种体验。
从绘画风格的角度来看,我也非常喜欢杨大炜老师的画风,这一点是从“杨爸图说”时就追慕不已的。能够兼顾“可爱微萌”与“形准神似”,并且能够体现出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其实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的创作过程。以此风格统一、气韵生动、趣味盎然的画风统一全篇,也让这本绘本,做到了以古建筑摄影为主的图录型科普读本根本无法做到的「一致感」。要知道,不同气候、不同光线、不同存放条件,摄影出来的古建筑其实很难实现「一致感」,而且还是遍布大江南北的古建筑案例。
另外,我也非常喜欢杨老师在「第十二章 中国人为啥喜欢坐南朝北」中对于光照角度、气流走向与古建筑坐南朝北、背山面水之间关系的展现,这部分的绘图堪称全书「有趣」之处的集大成之所在,生动形象、直观具体、风格统一,堪称教科书级的存在。
总而言之,本书能够通过统一且生动的画风,依托一个个“问题”的渐次引导,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与布局有一个清晰且有趣的呈现,兼具抽丝剥茧、深入浅出、诙谐幽默、全面丰富、简洁易懂等科普书籍应有的优秀品质,想必会对每一个非专业读者了解、看懂、爱上中国古建筑颇有助益。全书不仅囊括了大量考古出土与实地保存的古建筑构件或古建筑实例,还对构件源流、现存最早、同类比对也有提及,视野非常开阔,可以说是时下最好的中国古代建筑入门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