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一战时期的英国M级潜艇:水下重炮舰的传奇与遗憾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一战时期的英国M级潜艇:水下重炮舰的传奇与遗憾

引用
腾讯
1.
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730A063BX00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皇家海军开发了一种独特的潜艇——M级潜艇。这种潜艇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装备了一门12英寸(305毫米)的重型火炮,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潜艇之一。本文将详细介绍M级潜艇的设计理念、技术特点以及其在战争中的应用和最终命运。


计算机上色照片:英国皇家海军的HMS M1号潜艇。该艇装备了1门MK IX型12吋(305毫米)40倍径舰炮,潜艇装备如此大口径的舰炮足以让人过目难忘。背景上的巨轮是“阿奎塔尼亚”号(RMS Aquitania)皇家邮轮,排水量高达49430吨

设计背景与初衷

英国皇家海军的M级潜艇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建造的一种柴电潜艇,该级潜艇在建造之初曾是英国皇家海军最大的潜艇。虽然艇上也装备了鱼雷,但它最引人注目的武器是其指挥台前方的单装炮塔里安装的一门12吋(305毫米)巨炮!因受德国大型远洋潜艇(U 139型)已经装备了两门150毫米SK L/45甲板炮的刺激,英国潜艇发展委员会决定建造装备12吋舰炮的M级潜艇。


停泊在海面上的皇家海军HMS M1号潜艇,其发展思路源于所谓的“水下重炮舰”,即将浅水重炮舰与潜艇进行嫁接设计的结果

该级潜艇的最初设计目的是将其作为水下重炮舰(submarine monitor),用以炮轰敌方沿海的近岸目标;但后来的设想却是利用该级潜艇来开展破交战,让M级潜艇出其不意地浮出水面并靠近敌方商船,以其大口径舰炮向敌方商船开火而不是在水下用鱼雷发起攻击。在当时,用鱼雷攻击距离超过1000码(约900米)、且正在航行中的舰船被认为效率过于低下。而用舰炮近距离开火时,弹道平直可以简化瞄准;据推测,普通商船被12吋舰炮发射的850磅(约386公斤)炮弹击中后基本没有幸存的可能。

建造历程

1916年2月,英国海军下单订购了四艘K级潜艇(K18号-K21号),负责承建的维克斯造船公司在开工建造K级潜艇后不久,又接到按照新设计建造一艘M级潜艇的订单,于是建造中的K18号潜艇就被改建成了M1号潜艇。从该艇开始,随后的建造的M级潜艇取代了原计划建造的K级潜艇。1916年5月,维克斯造船公司又接到了M2号(原K19号)潜艇的订单。1916年8月,阿姆斯特朗-惠特沃思造船公司也接到了建造M3号(原K20号)和M4号(原K21号)两艘潜艇的订单。

技术特点

M级潜艇的12吋舰炮来自“可畏”级战列舰备用的MK IX型舰炮,其40倍径身管的俯仰角范围可从-5°到+20°,水平左右可各偏转15°。设想中的攻击程序是该级潜艇先在潜望镜深度巡航,在发现目标后潜艇先上浮至炮管露出水面约6英尺(约1.8米)高的半潜状态。此时,潜艇仅有指挥台和炮塔露出水面,然后使用炮管尾端的简易瞄准具通过潜望镜在1200米距离上瞄准目标并开火。从上浮、瞄准到开火这一攻击过程大约需要75秒钟才能完成。


M级潜艇的炮塔和弹药舱的剖面结构模型

如果潜艇在开火后立即下潜隐蔽,由于它的12吋舰炮无法在水下装填弹药,所以也就等于退出战斗;如果潜艇要继续攻击,须先从半潜状态完全浮出水面后才能装填弹药,而且整个装填过程会耗时3分钟之久,这就让长时间暴露在水面上的潜艇很容易遭到敌方炮火的反击。显然,该型潜艇只适合袭击无武装的独行商船,可以充分发挥它一发入魂的火力。如果遇到对方的商船队,在一击之后其缓慢的装弹时间和并无优势的水面航速,面对四散而逃的多个目标难免有心无力。如果遭遇有驱逐舰/护卫舰护航的船队或多艘装备有自卫火炮的商船,M级潜艇即使能做到一击必杀,自身也会面临相当大的风险。


HMS M1号潜艇与H级潜艇并排靠泊在一起,其硕大的炮塔和炮管在一众瘦小的潜艇中显得十分抢眼

M1号和M2号潜艇除了12吋舰炮,还在艇艏安装了4具18英寸(457毫米)鱼雷发射管,而M3号潜艇则改装为4具21英寸(533毫米)鱼雷发射管,为容纳下这些更大更长的鱼雷发射管特意将其艇身加长了3米。该级潜艇的艇体大部分采用了双壳艇体结构,双壳艇体的长度约占全艇长度的65%。该级潜艇装备2台维克斯公司的12缸柴油机,其单机功率为1200马力,使该级潜艇的水面航速可达15节。艇上还装备了4台双电枢式电动机,用于驱动潜艇在水下潜航,单台功率为400马力,水下最大航速为9节。在水下潜航时的动力来自三个电池箱,其内共装有336块艾克赛德电池。

实战表现与命运

实践证明,该级潜艇的设计并不成功。虽然皇家海军原本订购了4艘M级潜艇,因其性能欠佳只建成了三艘。更糟糕的是:该型潜艇对其艇员构成的危险更甚于敌舰。M1号潜艇于1917年7月9日下水,是唯一一艘在一战结束前就投入使用的M级潜艇,但该艇在战争期间并没有服役,也没有参与任何军事行动。一战结束以后,M级潜艇失去了对手,面临着无的放矢的茫然前景。1923年,M1号潜艇的12吋舰炮在射击后,因风急浪高导致海水进入炮管,造成炮口附近的炮膛被大面积腐蚀。


HMS M1号潜艇的12吋舰炮在海面上开火,注意潜艇呈半潜状态,连甲板都没露出水面

1925年11月12日,M1号潜艇参加了在德文郡斯塔特角附近的英吉利海峡进行的演习,当它正在水下潜航时,一艘瑞典商船“SS 维达”号的船艏拦腰撞上了该艇的12吋舰炮,巨大的撞击力竟然将炮管撞断了,并将炮座连同炮塔从艇体上扯了下来,船艏还在艇体上留下一个巨大的V形破口,海水从打开的弹药提升口涌入艇内的弹药舱,致使M1号潜艇迅速沉入了数十米深的海底,艇上的69名艇员全部遇难。直到1999年,在M1号潜艇不幸失踪74年以后,英国著名的水下考古学家和海洋历史学家伊内斯·麦卡特尼博士才在英吉利海峡的海面下七十多米深的海底发现了M1号潜艇的残骸。

后续发展

M2号潜艇于1918年10月19日下水,当1925年M1号潜艇意外沉没后,M2号和M3号潜艇都被暂停使用。由于《华盛顿海军条约》明确规定任何潜艇装备的火炮口径都不得超过8吋(203毫米),所以M2号潜艇于1927年拆除了艇上的12吋舰炮,并将炮塔改装成了一座水密机库,机库内可搭载一架小型的帕纳尔-佩托双翼水上侦察机。该型飞机是专为M2号潜艇的机库设计的,机翼可以折叠,装备一台135马力的发动机,乘员2人,飞行速度70节(约130公里/小时),续航时间2小时。


HMS M2号潜艇的侦察机正从机库里被推到弹射器上,该艇是世界上第一艘可以搭载飞机的潜艇,也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艘水下航母

机库顶部还安装了一台起重机,当要放飞侦察机时先用起重机将其从甲板上吊放到海面上,让侦察机依靠自身的动力从水面滑行起飞;回收侦察机时,也要先让飞机先降落到潜艇附近的海面上,然后滑行到潜艇舷侧,再用起重机将其起吊到甲板上,折叠好机翼然后收入机库内。1928年10月,又在M2号潜艇的甲板上加装了一台液压弹射器,从机库推出来的侦察机就可以直接从甲板上起飞。这次改装非常成功,M2号潜艇可以在五分钟内从潜望镜深度浮出水面、打开机库门、展开机翼并弹射飞机,然后关闭机库门并再次下潜。该艇的主要用途就是前出到主力舰队的前方放飞侦察机,以便为舰队提供早期预警。


HMS M2号潜艇的侦察机从甲板上的弹射器上直接弹射起飞,注意机库上方用于吊放飞机的起重机

1932年1月26日,M2号潜艇携带着帕纳尔-佩托侦察机离开波特兰基地,前往多塞特郡西湾进行演习。结果在多塞特郡切希尔海滩附近失事沉没,艇上的60名艇员全部遇难。该艇的最后一次通信是在10:11向其潜艇支援舰“泰坦尼亚号”发出的无线电信息,通知它将在10:30下潜。一艘路过的纽卡斯尔近岸商船“泰恩赛德”号的船长提到,他在11:15左右看到一艘大型潜艇的艇艉向下潜入水中。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只是在到达港口后顺便报告了一下。2月3日,在该艇沉没八天之后它就被发现了,艇上的机库门敞开着,飞机依然还留在机库里。


HMS M2号潜艇的侦察机已经折叠好机翼,准备推进机库里;机库顶上的起重机钢缆和吊钩也已经收起

据推测,该艇之所以沉没是因为机库门在潜艇上浮到水面时过早开启所致。曾在斯卡帕湾打捞过德国战列舰的打捞专家欧内斯特·考克斯受雇打捞M2号潜艇。1932年12月8日,在耗时近一年、历经1500次的下潜作业之后,该艇被抬升到距离水面不到20英尺(6米)的深度时,突然遭遇狂风大浪的袭击,结果这艘潜艇再次沉入海底。如今,M2号潜艇的遗骸位于32米深的海底,当退潮时其指挥台距离海面只有20米。现在这里已经成为潜水爱好者的热门打卡景点,在热闹的假日里,经常可以看到五、六艘游船停泊在M2号潜艇遗骸的上方。

M3号潜艇的改装

M3号潜艇于1918年10月19日下水,1920年3月16日开始服役。该艇于1927年6月拆除艇上的12吋舰炮和后甲板上的3吋(76.2 毫米)高射炮,以便腾出空间来安装大型的上层建筑——凸出在主甲板上的湿式储雷舱,从而将该艇改装成为一艘实验型布雷潜艇。这个大型储雷舱从该艇的前甲板一直延伸到艇艉,其长度约占全艇长度的75%,舱内布置有两条沿潜艇耐压壳体安装的导轨直通艇艉舱门,导轨上装有链式传送带,其上可携载100枚B型触发式水雷,通过传送带可将水雷经由艇艉的大型舱门抛入海中。


在海面上航行的HMS M3号潜艇,这是未改装前的原设计状态

M3号潜艇的改装工作于1928年10月8日完成,并于11月中旬完成了试航。该艇储雷舱内的布雷机械装置和所携载的水雷使潜艇的排水量增加了约54吨,同时也对该艇的水下潜航性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带着这个大型储雷舱(其容积相当于600吨海水)下潜时的速度非常缓慢,即使在风平浪静的天气里也需要约5分钟,而在恶劣天气里潜艇下潜至少需要13分钟。1930年5月,潜艇部队的指挥官马丁·邓巴·纳斯密斯海军少将认为:“目前,作为潜艇来说M3号既不高效也不可靠,根本没法在战争中安全使用。”该艇原计划于1933年报废,但因为新闻界对其布雷能力的负面报道使其报废日期被提前了。1932年2月6日,该艇退出现役并被出售,4月在纽波特被拆解。

至于M4号潜艇,尚未完工就被拆解了。

技术参数

  • 排水量:1594吨(水面),1946吨(水下)
  • 艇长:90米(M1号和M2号),93米(M3号)
  • 艇宽:7.52米
  • 动力与推进装置:两台维克斯12缸1200马力柴油机,4台800马力电动机,双轴双桨(3叶螺旋桨,直径1.78米)
  • 航速:15节(水面),8-9节(水下)
  • 航程:4500海里/10节(水面),80海里/2节(水下)
  • 测试深度:61米
  • 武器装备:1门MK IX型12吋40倍径舰炮(备弹50发),1门MK II型3吋高射炮,艇艏4具18吋(457毫米)鱼雷发射管(M1号和M2号),备用鱼雷8枚,艇艏4具21吋(533毫米)鱼雷发射管(M3号),备用鱼雷8枚
  • 载员:62人
  • 艇载机:M2号潜艇改装了机库后可搭载一架帕纳尔-佩托双翼水上侦察机(无武装)


一战期间的HMS M1号潜艇。小艇大炮与背景中的大舰巨炮相映成趣,体现出彼时的海上致胜思维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