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61岁母亲猝死航班引争议:哪些人不宜乘机?航空急救短板如何补?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61岁母亲猝死航班引争议:哪些人不宜乘机?航空急救短板如何补?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50220A08OZJ00

2月13日,四川航空3U6979航班飞行途中,61岁女性乘客突发昏迷,经机组吸氧、心肺复苏及地面抢救无效死亡,医院判定为猝死。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对航空旅行中医疗安全的关注。本文将从高空突发急症的自救指南、飞机上的急救条件、不宜乘机的疾病人群、乘机时常见不适的缓解方法以及健康出行的注意事项等方面,为您提供全面的航空医疗安全指南。

乘客自救指南:高空突发急症如何保命?

登机前:

慢性病患者随身需携带病历、药物(如硝酸甘油、哮喘喷雾、胰岛素等)。穿宽松衣物、多喝水,避免久坐不动(防血栓)。

飞行中:

突发不适立即按呼叫铃,清晰描述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若身边无医护人员,要求乘务员使用AED(即使不确定是否为心脏问题)。

落地后:

保留航班号、座位号及医疗记录,必要时申请调取舱内录音等证据。

飞机上的急救条件

飞机上其实有紧急医疗设备,是一个小箱子,通常在机舱后部的行李架上。其中主要是外科器械和药品,包括绷带、手臂夹板、止血夹板、创可贴和烧伤药膏,以及听诊器、止痛药和晕机药品等。现在有些航班开始配备AED,也就是体外除颤器,用于心脏病人的急救。

哪些疾病人群不建议坐飞机?

  1. 心血管疾病患者。例如心肌炎、心肌梗塞患病后一个月以内的病人,脑血管意外病后两周内和恶性高血压患者。
  2. 刚做过大手术的病人。这主要原因是,未愈合和疤痕伤口很容易在低压环境下崩裂。因此,这种情形建议咨询医生,等伤口愈合后再乘坐飞机,否则在空中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3. 重感冒,以及耳鼻道疾病患者。由于飞机在高空上飞行,大气压很大,对耳鼻道疾病患者也会产生很大影响。
  4. 做过胃肠手术的病人,一般手术后10天以上才可以乘坐飞机。因为高空中气体膨胀,胃肠道内的气体膨胀可能引起胃肠破裂。
  5. 严重贫血者也不适合坐飞机。因为人体升至高空时,由于吸入氧分压降低,造成组织缺氧。
  6. 慢阻肺病人。这类疾病对气流和机舱内较为敏感,飞机起飞后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乘机前,需要进行过专业医生进行低氧耐受程度评估。

上述人群乘机前需携带48小时内的证明书,咨询医生并签署医师意见,必要时配备急救药物。

诊断证明要求


  1. 《诊断证明书》
    患病旅客须出示其在旅行前48小时内由二级以上医院(含二级医院,境外含诊所、医疗中心及医院)出具并盖章的《诊断证明书》。

  2. 医师意见
    须有主治医师(含)以上级别医师的签署意见。

乘机时如遇耳鸣、头晕、流鼻血等状况如何缓解?

耳鸣

经常坐飞机的人不免会遇到耳鸣的情况。飞机起飞降落时气压变化较大,舱内气压变化可能会造成耳鸣疼痛的症状。

缓解措施:

  1. 打哈欠,吞咽或咀嚼有助于打开咽鼓管,尤其是在起飞或着陆时;
  2. 进行咽鼓管充气检查法;
  3. 使用耳塞;
  4. 患有鼻窦炎,感冒或鼻塞时,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晕机

运动性疾病,可发生在无器质性或无功能障碍的健康人士。晕机的乘客登机前既不能吃得过饱,也不能饿着肚子;尽量坐在飞机的前部,并紧贴窗口,以减少颠簸,增加新鲜空气的吸入。

缓解措施:

  1. 可自行提前准备好晕机药,在飞行过程中,避免不必要的头动;
  2. 乘飞机时口里含吃一粒糖块,也可起到调节中耳鼓室内外气压平衡,预防晕机的作用;
  3. 如果有呕吐,乘务员应第一时间为旅客提供服务,如:清洁袋,热毛巾,温水等,适当的进行人文关怀。

鼻出血

如怀疑是头、颈或背受伤,不要试着堵住流出的血液,要稳定患者的头部并保持安静。

缓解措施:

  1. 让患者笔直坐着,捏住鼻翼两侧控制出血,并稍施加压力至少10至15分钟;
  2. 可在前额和后颈部冰敷,让患者好好休息,指示患者不要击打搓揉鼻子;
  3. 可用棉球或纱布加压填塞止血。

健康出行小贴士

为了保证健康出行,旅客在出行时需做好如下准备:

  1. 随身携带所需药物等
    患有慢性病的旅客,需要熟知自己所患疾病及所使用药物,并且随身携带就诊病历、所需药物、监测设备,如血糖仪、血压计,病情有波动时,可以随时监测。

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旅客,出行前应按医嘱正常规律服用药物,并随身携带应急药物,最好带上血压计、体温计等检测生命体征的仪器随时检测。尽量请了解患者病情的亲属陪同乘机,登机后向机组人员主动报备,以便飞行途中机组人员进行照顾和应对。

此外,如果近期患重感冒、急性肠胃炎等急症,在乘坐飞机出行前,最好咨询医务人员,根据医务人员要求携带必要的药物,掌握基本的医疗知识。

  1. 登机之前别吃过饱或空腹
    如果吃得太饱太撑,在空中会加重胃、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的负担,经颠簸后反应会更加激烈。如果空腹乘坐航班,由于空中的血糖消耗量增加而出现低糖症状,也易引起头晕、恶心等。

  1. 避免食用高脂高糖类食品
    如油炸食品、过于甜腻的食品,这些食物在胃里停留时间长,不容易消化,加上人在空中肠胃功能弱化,消化液减少,体弱者容易产生胃肠痉挛等症状。

  2. 乘机之前避免大量饮酒
    乘机前切勿饮酒过量,高空气压下降,血液中酒精浓度比地面升得快,饮同量的酒在地面可能一切正常,到了空中有可能引发严重症状。

  1. 避免在过度疲劳状态下乘坐飞机
    保证出行前睡眠充足,避免在身体疲劳的状况下开始旅程。尽量保持与在家时一样的作息时间,避免打乱正常的生理周期。

  2. 出现不适及时求助
    如果在航班过程中,突然出现任何不适情况,要及时向机组人员求助,他们都经过了严格的空中医疗急救训练,只为确保在关键时刻为突发疾病旅客争取就医时间。

事件反思!

王女士昏迷后,机组仅能提供吸氧和心肺复苏,但无设备判断病因(如心梗、肺栓塞),有可能错过“黄金4分钟”抢救时间。

突发心脏病后如何急救?把握黄金四分钟
心脏病发生后的4~6分钟,是急救的黄金时间,可以说时间就是生命。

对于突发心脏病如何急救:一是有胸痛,要拨打120;二是心梗救治,争取黄金「120」分钟。从发病至开通梗死血管,如能在120分钟内完成,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除此之外,这种突发事件一旦发生,不能盲目等待医务人员到达后动手,我们要刻不容缓投入现场急救!

第一步:
评估周围环境,确保现场自身抢救安全。

第二步:
对患者状态进行判断。
①意识:轻拍双肩,耳边大声呼唤。
②呼吸:观察患者胸部或腹部起伏有无喘息或异常呼吸(不超过10秒)。
③脉搏:同时触摸颈动脉有无搏动(非医务人员无需判断)。同时,大声呼救,指定在场人员拨打120急救电话,无在场人员时,自己迅速拨打,并同急救中心医务人员保持有效沟通。

第三步:
若患者无意识,呼吸、脉搏消失,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按压方式:双臂伸直一手掌紧贴患者胸壁,另一手掌重叠放在此手背上,手指交叉互握并翘起,掌根部用力。

按压位置:两乳头连线中点。

按压幅度和频率:胸骨下陷5~6厘米(成年人),每次按压后胸廓充分回弹,双手不离开胸壁,频率100~120次/分。

人工呼吸:清理气道异物,仰头举颏法开放气道,一手捏鼻,嘴巴张大包紧患者嘴唇进行缓慢持续1秒钟吹气,吹气时余光观察患者胸廓是否微微起伏,放松捏鼻再次进行吹气。

按压和通气比例为30∶2,按压和人工呼吸5个循环后重新评估患者的意识、呼吸和脉搏。

特别提醒:
若附近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不能耽误,立即拿过来,与胸外按压同步进行,按照AED操作流程(AED设备都配有语音提示或者说明书,不要担心,按步骤操作,非常简单)进行自动除颤,可大大提高急救成功率。

若在旅途中遇到任何突发情况
请及时告知机组人员
TA们都经过了严格的空中医疗急救训练
确保在关键时刻
为突发疾病旅客争取就医时间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能视为治病就医依据。部分图片及内容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公益健康科普,若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