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守岁
大年三十,守岁
大年三十,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天,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就是"守岁"。从古至今,这个习俗承载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待和对家庭团圆的珍视。
大年三十到处都是喜庆气氛。家家户户会在大门上贴春联、贴门神,屋里屋外还要贴上挂钱、福字。晚上,家人会围坐在一起吃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一起守岁。
今天是大年三十,一年里只有今晚熬夜绝对理直气壮。俗话说得好,“大年三十熬一宿”,今晚熬夜那不能叫熬夜,得叫“守岁”。
关于守岁,有一个流传已久的故事。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年”的猛兽,每年除夕夜就会祸乱人间。于是每到这一天,人们就会贴红纸、挂灯笼、放爆竹,希望用这些办法吓走年兽。甚至由于害怕,吃完饭也不敢睡觉,要一家人围在一起,熬到第二天早晨。
虽然这只是传说,但“守岁”的习俗确实由来已久。晋朝周处的《风土记》里就有这样的记载:“蜀人‘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到了宋代,守岁已经非常普遍。苏轼在《守岁》里写到“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守岁又称守岁火、照岁等。守岁的“守”,既有对即将逝去的旧岁含留恋之情,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怀希望之意。合家团聚,“守”的是平平安安,更是和和美美。
岁月流逝,春节习俗的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如今,守岁时,家人围坐,聚餐闲聊,看春晚、抢红包,其乐融融。
大年三十这天,我们还有很多事可以做。比如贴春联。
春联起源于桃符。《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名字,用以驱除恶鬼,保全家平安。后来逐渐演变成为我们熟悉的春联。
再比如吃年夜饭。
年夜饭可是相当丰富。吃鱼寓意着年年有余,吃鸡寓意着吉祥如意,年糕则是步步高升,八宝饭吃了甜甜蜜蜜……饺子和汤圆则象征着幸福美满、团团圆圆。
除夕之夜,辞旧迎新。让我们共同迎接一个崭新的开始吧!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