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患者需注重日常调理
便秘患者需注重日常调理
便秘是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带来一系列健康隐患。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便秘的分类、易患人群、危害以及科学的缓解方法,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常见问题。
便秘根据持续的时间分为急性便秘和慢性便秘。急性便秘指一过性出现的粪便干燥、排便不畅,通过外用开塞露、甘油灌肠剂等方法即可解决,通便后轻易不会再复发。慢性便秘持续时间一般超过3个月,每周排便次数少于3次。便秘从发病病因上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这里讲讲功能性便秘。
什么人易便秘
便秘患者人数呈上升趋势,多见于老年人、孕期妇女及儿童。老年人因随着年龄增长胃肠功能减弱、运动量减少,牙齿健康问题的出现导致进食的水果、蔬菜减少及失眠导致胃肠功能紊乱等均可导致、加重便秘。孕妇因胎儿长大,宫腔下移压迫肠道,导致肠蠕动减慢,粪便里的水分再次被肠道吸收,粪便干燥形成便秘。儿童多因饮食偏嗜,只爱吃肉,不爱吃水果、蔬菜,不爱喝水,且很多小朋友只在家里解大便,长期不能正常排便,是导致便秘的一个原因。
随着快餐文化的侵入,人们饮食习惯普遍发生变化:重油、重盐、重辣、多糖、多脂肪等,快节奏的生活也导致人们压力增大、作息紊乱、饮食不规律、胃肠功能紊乱,以上是中青年人便秘增多的重要因素。
便秘的危害
长期便秘可诱发痔疮、肛裂的出现,排便时用力可导致直肠静脉回流被阻断,使正常肛垫充血性肥大并向远处移位,其中纤维间隔逐渐松弛、断裂,同时伴有静脉丛瘀血、扩张,甚至形成动静脉瘘,从而形成痔疮;反复排便努挣,可导致肛周皮肤开裂形成肛裂。而痔疮、肛裂均可导致反复肛门疼痛、便血,由于人们对疼痛的恐惧,会导致大便延时、加重便秘,排便疼痛以及对便血的恐惧,也会导致人们下意识地减少进食,久而久之,就可能导致贫血、营养不良,甚至神经衰弱等。
长期便秘也可出现皮肤粗糙、暗沉等一系列内分泌紊乱表现;增加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疝气出现概率;也可出现肥胖、食欲下降、情绪烦躁等情况,严重的可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缓解便秘的方法
●多饮水:饮水量少易导致大便干燥,粪便干燥后在肠道内蠕动减慢,形成便秘。所以足够量水分摄入对于改善便秘必不可少。正常成人每天饮水量约1500~2000毫升,包括正常饮水,食物、水果、蔬菜中的水含量。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膳食纤维本身不被身体吸收,具有亲水性,可吸收肠道内水分、增加粪便体积、软化粪便,促进肠道蠕动,缩短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中国营养学会提出中国居民摄入的食物纤维量每天不少于35克。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有香蘑、芹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水果有香蕉、苹果等。
●适当的运动:运动不仅能促进血液循环,也能促进肠道蠕动、利于粪便排出。正常健康成年人建议每周运动3~5次,每次30~60分钟,可选择打篮球、羽毛球等较为剧烈的项目,也可是慢走、八段锦等较缓慢的活动,还可是骑行、游泳等减少自身负重的运动。具体因人体力、耐力、身体状况、喜好而异。
●调节心理压力:心理压力会引起大脑神经过度紧张、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抑制肠蠕动。患者往往出现睡眠质量下降,不欲饮食,懒动喜卧等情况,这会进一步影响胃肠功能,打乱胃肠正常工作节奏,增加便秘风险。适当释放压力,可缓解肠蠕动的抑制状态,调整胃肠功能、改善睡眠。
●建立规律的排便条件反射:排便反射紊乱会导致便秘,长期抑制便意或在正常进食情况下几天不排便,都会提高排便感受器阈值,一个正常人肠道内有100毫升大便能感受到便意,但常不按时排便的人排便感受器阈值升高,会导致粪便在直肠内积累、干结。根据自己作息时间,每天定时排便,不管有没有便意,到点去蹲厕所。蹲厕期间避免做看视频、打游戏等分散注意力的事,以免成为反射信号条件,养成不良排便习惯。
●药物治疗:对急性便秘患者一支开塞露、一次简单的灌肠、一次通便药的口服基本可解决。对慢性患者通过多饮水、适当运动、多吃水果蔬菜均效果不佳者,尤其年纪大、活动不便的老年患者必须口服相关药物治疗。通便药可分为五类:促胃肠动力药,通过促进胃肠蠕动、加快粪便排出,如莫沙比利分散片、多潘立酮;容积性泻药,通过增加粪便量,扩大肠道容积,如果胶、纤维素;润滑性泻药,它能润滑肠道、软化粪便,以利于排便,如开塞露、甘油灌肠剂、石蜡;高渗性泻药,形成肠道高渗状态,增加肠道水分、软化大便。如硫酸镁、磷酸钠盐、甘露醇等;还有泄泻功能的中药单药,如番泻叶、大黄、芒硝、巴豆等,但久用可导致肠道黑化,也会让肠道形成依赖,一旦停药会导致药物依赖性便秘。部分患者还可因肠道菌群紊乱导致便秘,口服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片、地衣芽孢杆菌胶囊等后便秘也可缓解。具体用哪种药及多少剂量,需根据个人的病情、身体耐受性、个人的需求来决定。个别患者对于药物敏感性较高,口服通肠药物后可出现严重的腹痛、大便次数增多,导致电解质紊乱、昏迷等,甚至有诱发心肌梗死、脑血管破裂等可能,所以用药前应尽量了解患者病史、用药史,以免增加患者痛苦、节外生枝。当然长期慢性便秘,仍建议从饮食、生活方面调整。
总之,便秘虽是很普通的常见病,但不可轻视,小疾病可能诱发大问题。绝对不能平时不管不顾,实在痛苦不堪时再着急找医生,一来此类便秘不好缓解,再者极可能增加脑血管疾病发生概率。应从长远考虑,对饮食结构、生活方式进行合理调整、适当锻炼,通过听音乐、看书等做自己喜欢的事释放压力,大多数患者可有显著改善,少数的顽固性便秘患者需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