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26岁,我就是大龄留学生了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26岁,我就是大龄留学生了吗?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108406

26岁,对于中国年轻人来说是人生的岔路口。在东亚人的社会时钟里,似乎一切都该按部就班地进行。但当我们看向西方一些国家,每个人可以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社会时钟”。留学是很多人的梦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在工作了一段时间后,赚够了钱,想要重返校园深造。究竟多少岁留学算大龄?究竟裸辞留学是为了逃避工作和生活的压力的“自我麻痹”,还是跳出舒适圈、重启人生的勇气之举?

为什么选择在这个年纪脱产留学?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1. 2023年5月,新东方教育发布了《2023中国留学白皮书》。数据显示,近五年来25岁及以上硕博意向人群呈上升趋势,至2023年占比已达12%,其中不少是职场人士。
  2. 《2024海外留学人才就业发展报告》显示,从2021年到2023年,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海外留学生在整体应届海外留学生中的占比从15.07%上升至15.31%;2024上半年这一比例为17.02%。从有工作经验的应届生留学前年龄分布看,也是25岁至30岁的学生最多,占比为34.82%,但值得关注的是35岁以上的学生,也具有一定的占比,达到了18.8%,这充分表明大龄留学生在整体留学生群体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这一系列趋势背后的原因,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职业发展

在国内“35岁定律”一直是热门讨论话题,似乎35岁就是国内职场的分水岭。“35岁再投简历全是已读不回”,“我35岁已经考虑去麦当劳打工了”,好好的人才到了35岁似乎就失去了性价比,可以说是前浪被后浪拍在了沙滩上。

原本在一家互联网企业担任市场总监的亮亮就有过类似的遭遇——突然被裁员,43岁的他在求职平台上投递了几十份简历,均石沉大海。他开始考证,学着做自媒体,四处找出路,却依然看不到曙光。在经历半年的徒劳无功后,张亮决定出国留学,给自己一个二次成长的机会。2022年底,张亮开始申请美国的大学。由于工作经历丰富,他收到了美国6所名校的录取通知。最终,他选择去芝加哥大学读硕士,专业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非营利社会组织管理。

“过去这些年我主要做的是市场,但在找工作期间,我慢慢发现‘非营利’才是我最热爱,同时也更适合长久发展的方向。”张亮希望通过出国留学,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希望通过留学探索新的可能性。

除了摆脱“中年危机”,在“大龄”留学人群中,不少申请者会出于自身的兴趣爱好或者职业规划而转专业学习,以获得二次择业的机会。

32岁的小婉,即将去往英国伦敦大学金匠学院读硕士,方向是传媒。在此之前,她已经在新加坡从事了5年的教育行业。从教育转到传媒,是个不小的行业跨度。在小婉看来,跨专业留学就是她转行的“敲门砖”。

个人成长

还有的人想要通过留学来探索人生更多可能,去实现个人价值和梦想。夏夏决定出国留学是在34岁那年。她本科、硕士均就读于国内顶尖大学,毕业后在金融领域已工作了10年。“我是一个有了梦想,如果不去实现,就很难放下的人。”大学时夏夏就有出国留学的想法,但是选择工作后,这个梦想就被搁置了。有段时间夏夏身体不大好,在求医问药的过程中,她开始想,人生的意义不仅仅是工作,趁着还没老,要抓紧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去探索更多的可能。于是37岁时,夏夏去了麻省理工学院读MBA。

全球化趋势

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增加。许多国家推出宽松的留学政策,提供更多奖学金和工签机会。我们利用政策红利,就能实现低成本或零成本留学,甚至通过留学移民赚一笔。不仅如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大龄”留学现象也是社会包容度提高的结果。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能够拥有多种选择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工作不是人生的全部,成功也有着不同的定义,逃避和重新出发的区别在于是否规划好以后想要的人生。每种选择都值得被尊重,只要找准了方向,何时“重新出发”都不算晚。

留学之后的人生

有人会问“大龄留学,那之后呢?”为了留学花掉大部分积蓄要多久才能赚回来呢?毕业之后的年纪回国还能找到好工作吗?不回国的话拿得到留下来的签证吗?有人因为跨国异地失去一份珍贵的感情,之会还能找到合适的对象吗?

虽然留学好处多多,但也不能忽视潜在的风险。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学费问题,任何教育投入都离不开经济压力这一现实考量。手上有闲钱够自己出去深造,那深造期间如果现金流断裂如何解决?有保底方案吗?

其实很多留子都有过兼职的经历,去中餐厅当服务员、给人当中文教师,跨境电商带货……半工半读是很多留子的选择。当然这样会很累,既要平衡学习与生活,也要为了工作尽心竭力。

已经在芬兰定居的小伙伴给到朋友们的建议“打工可能对你未来的工作没有什么帮助,但会让你接触社会、认识更多人。但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在保证能毕业,考试能及格的情况下再打工!”

工作问题

本来有工作的,需要考虑深造回来后还能找到一样的甚至更好的职位吗?薪资待遇会有什么变化?对自己将来的生活质量影响大不大?

找了一些身边的例子给大家做参考:

A女:双非本、曼大硕。之前在太平洋保险工作了几年,因为想换行就来英国读了一年硕士,现在在招商银行工作,据她所说薪资得到了飞跃。

B女:一直是刻苦读书出身,读了英硕,留学期间交往了当地条件不错的男朋友,嫁到英国了,现在工作、家庭都还行。

C男:双非本,格拉斯哥硕。之前在外地某银行分行干了很多年,但回国快35了,想回老家工作,考了老家事业编,图个安稳顾家。

D男:回国找工作屡屡碰壁,每次聚会大吐苦水,终于上岸外企,薪资待遇都还行,但没有达到他的预期,想要“骑驴找马”。

E女:读书之余给外国人做美甲赚到了第一桶金,后面又做tiktok带货,现在是个小网红,事业可以说是搞得风生水起。

可以看到,有人收获了薪资、有人收获了稳定、有人收获了新的机遇、也有人会后悔、会焦虑。但人生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只是满足了无关紧要的人虚无缥缈的期待。任何一个经过深思熟虑了的选择都是值得的,我们究其一生 都是为了找回自己。

所以小编觉得——单纯到国外来留学也许并不能改变什么,真正能让你重启人生的,是你在这段经历中与自己深度对话,直面自己的困境,直面自己性格中的缺陷,直面自己的焦虑,在精神层面做一个自己想成为的大人,去面对自己的内心那个小孩子,重新的去爱这个小小的自己,去滋养他,照顾他,让他变得更强大。好好爱自己,认可自己,接纳自己。

回国之后如何PK应届毕业生?

现在国内就业环境还是比较注重年纪,但是学历、工作经验、社会阅历、专业技能也是强有力的竞争优势,不用太过于担忧。认清楚自己的优势,展示自己的价值,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另外如果留学一趟回国还是囿于那一方天地,那未必是有点小瞧我们了~

总之,不要看到网上“留学重启人生”的帖子就无脑冲,也不要过于畏手畏脚,瞻前顾后。人生没有最优解,谁也没有办法预知未来,普通人选择未来某种程度上就是在泰坦尼克号上选座位,及时行乐,做让自己开心的事就好。不必忧虑太多,先出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