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亮剑!炒股账户又要严查?(附:监控细节详解)
监管亮剑!炒股账户又要严查?(附:监控细节详解)
随着金融行业规模不断扩张、从业人员快速增加,总会有打擦边球的。有些用亲朋好友的账户炒股,有些则是借用与本人毫无关系的账户。随着今年证监会监管力度增强,被查处人数增加,证券公司也感受到了这次并不是说说而已,纷纷启动自查模式。
据内部消息,有头部证券公司近期针对内部人员及其亲属的股票账户启动倒查,目的是揭露违规交易行为,这件事也得到了相关人士的确认。那么券商是怎么自查的?今年以来管理又有多严格呢?
金融行业廓清寰宇
在证券从业人员入职前,都要上报自己和亲属的账户,并且每年也要更新账户情况,所以用亲属账户炒股的现象很少,证券公司检查的难度也很大。
但据内部消息,这次之所以检查亲属账户,其真实目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通过锁定亲属账户的交易设备、IP等信息,再去查和这个账户交易过的其他账务,最后追查其他账户的实际控制人。通过这样的关联方式,就能查到有没有违纪行为,这也是本次自查的核心所在。
其实从年初开始,证监会的监管力度不断收紧,已经查办了多个券商的违法违规行为。做出了如罚款、终身禁入证券市场、移送司法机关等处罚。比如,4月底以来,就有两家券商因为从业人员违规炒股被点名:
- 早在4月26日,北京证监局向中金公司出具的一则罚单显示,多名员工曾存在买卖股票、出借个人证券账户的行为。
- 还有5月28日,重庆证监局更是对西南证券前员工进行行政处罚,该员工借他人名义持有、买卖股票,并私下接受客户委托买卖证券。针对其作为证券从业人员违规炒股的行为,监管对其处以10万元罚款。
9月,从监管部门了解,共发布罚单28张,其中机构罚单12张,人员罚单16张
- 12张机构罚单中,处罚对象为证券公司的有8张,涉及7家券商;处罚对象为分支机构的有4张,涉及4家券商。另外,有5张机构罚单同时处罚了个人,涉及10人。
- 16张人员罚单,共涉及11家券商的40名从业人员,其中27人未公布所在机构名称。
从监管发布1-9月处罚数据统计
这些措施让证券公司、从业者以及投资者都看到了金融行业正在激浊扬清,规范金融市场,保护投资人的合法权益。着力构筑“不敢、不能、不想”违规炒股的长效机制。
头部券商启动倒查
要说金融行业整顿,并不会直接影响投资人的收益,但总有种莫名其妙的快乐。分析了一下,可能是这两年资本市场难,投资者更难,但券商明明是为投资者服务的机构,却没显得很难。这次对金融行业的肃清,让大家变得都难,主打一个心理平衡。不过深究下来,金融行业整顿干净了,对投资者的好处是非常明显的,比如:
- 细化交易机制,明确规定了交易窗口期,避免利用职务之便获取未公开信息进行交易。对投资者更加公平,减少“内幕消息”。
- 强化信息披露,要求从业人员上报个人及直系亲属的证券交易情况,增加透明度。杜绝老鼠仓这种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
- 加大处罚力度,对违规炒股的行为实施严厉的经济和法律制裁,包括但不限于罚款、市场禁入乃至刑事责任追究。让从业者干干净净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从监管发布1-9月数据统计处罚类型
券商从业人员炒股倒查工作的深化,不仅仅是对个别人违规行为的查处,更是一场行业自我净化、自我提升的历程。
未来,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演进和监管技术的持续创新,券商从业人员面临的监管环境将更加复杂多变。在此背景下,保持高度的职业自律,坚守合规底线,不仅是个体安身立命之本,也是整个行业持续繁荣发展的基石。唯有如此,券商行业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前行,赢得投资者的信任与尊重,共创金融市场的美好未来。
对证券从业人员的执业行为监控
- 手机号、电脑IP、无线、有线、手机网络MAC、硬盘序列号等信息录入是否准确全面。
- 关注名下常用、闲置手机号、手机设备、电脑是否外借。
- 个人信息登记档案、监管系统报备手机号是否与基本资料一致。
- 在册或个人电脑是否有委托记录。
- 可以通过“一证通查”小程序及中登手机实名制菜单验证手机号录入结果。
- 工作人员是否开立封闭式基金账户、股票期权账户。
- 个人及利害关系人投资信息申报是否完整、准确。
- 员工执业行为及投资信息类预警处理是否做到有效核查。
情况说明
- 若家属共同旅游,如果登入你的手机,公司要求拿出家属的那个时间段车票或者机票证明,然后通过向公司进行文字说明,这种情况是可以通过的;
- 若夫妻关系的,妻子可以炒股,但丈夫不能够登入;
- 另外公司还要检查自己给父母的转账记录,若亲属不配合的,查员工转账记录。
- 【案例说明】若从业人员张三他给他爸10万元,你爸转股市了,直接认定你炒股,你说你孝敬父母,解释不通,
如何处罚?
- 若从业人员存在借用账户的,现在主动向上报从轻处理,查出来则重罚;
- 若从业人员若出现报备的MAC地址或IP地址出现下单问题,不给解释的机会,从严处理,结果是罚款10万加半年的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