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的运动疗法:定义、益处与注意事项
血液透析患者的运动疗法:定义、益处与注意事项
运动疗法是血液透析患者一项重要的康复措施,目的在于改善患者的躯体功能和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作用是药物治疗不能完全代替的,运动治疗对于透析患者身体功能和心理状况都会产生有益的帮助。因此,提倡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疗法。**下面与大家分享一下有关血透患者运动疗法的健康知识。
运动疗法是指为了恢复健康体力及运动功能而对除药物疗法以外的各种保守治疗手段的实际应用。
运动疗法的益处
改善营养状态:长期血液透析治疗易使患者蛋白质部分丢失,导致营养不良。运动可使患者食欲得以改善,营养补充更全面。
促进肌力恢复:运动可以促进机体的合成和代谢,减少肌肉组织炎症,促进肌肉蛋白合成,从而提高肌肉力量,减轻骨骼肌萎缩。
提升透析充分性:运动能够加快肌肉组织血流速度,有效促进肌酐、尿素清除,提高血液透析的充分性。
提高活动的耐力,调节情绪:改善全身疲乏无力感,提高活动的耐力,减轻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
提高透析耐受性,改善睡眠:可预防血液透析中症状性低血压,提高透析耐受性,改善睡眠质量,减轻心理压力,提高生存信心。
运动疗法的具体类型
灵活性运动:通过柔和的肌肉拉伸和慢动作练习来增加患者肌肉的柔软性及关节活动范围,如上下关节、髋关节等。
有氧运动:非透析期如行走、慢跑、太极拳、骑车、游泳等,需要注意的是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不宜游泳。透析过程中,通过踩脚踏车进行有氧运动等。
3. 抗阻力运动:非内瘘侧上肢或双上肢举哑铃、弹力带训练、阻力带训练等。
个性化运动方案制定原则
应结合患者身体状况、实验室检查结果、心电图、营养状况评估及运动负荷能力,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个性化的运动方案主要根据运动频率(frequency)、强度 (intensity)、时间(time)、类型(type),即FITT原则进行制定。
运动频率(F):每周至少进行3~5次的运动训练。
运动强度(I):以中低强度的运动量为宜,即自我感觉有点累,但又没达到精疲力竭的状态,心率不宜超过平时最大心率的60%~70%。
运动时间(T):
(1)每次运动时间为30~60分钟,可以根据患者个体状况分次进行。
(2)非透析期建议选择饭后2h、睡前至少1h为宜,早晨与傍晚为佳。
(3)透析期运动建议治疗开始30分钟后至透析治疗2h期间进行运动。运动类型(T):
可选择的运动类型主要有步行、慢跑、游泳、骑自行车、使用弹力绷带拉伸、太极拳和瑜伽等。
运动注意事项
运动前后测量血压、脉搏、血糖,了解是否适合运动。运动前进行预备活动,放松肌肉、关节。询问患者运动前后有无喘憋、胸痛、严重关节痛等不适症状和隐性大量失水情况。
运动中若出现明显疲劳、呼吸困难、胸痛、头痛、肌肉痉挛、恶心、呕吐等不适,应及时终止运动并就医。
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应根据患者的心肺耐受水平和临床表现随时增减,避免过量运动导致患者疲劳感加重,出现低血压、肌肉痉挛、低血糖等并发症。
运动结束后注意适当补充水分、加强营养,保证身体所需。
保持良好的休息与睡眠,以确保运动的连续性。
切忌空腹运动。运动量根据患者适宜度调节,避免过大的运动量,运动讲究从弱到强,从易到难,速度由慢到快的原则,循序渐进。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显著改善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因此,希望血透患者能认识到运动带来的益处,更多参与到运动疗法中,帮助透析患者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