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定义:分类、症状、诊断与治疗全解析
黄疸定义:分类、症状、诊断与治疗全解析
黄疸是医学术语,指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进而导致巩膜、皮肤、黏膜及其他组织出现黄染的现象。黄疸是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表现,是肝内外各种疾病所引起胆红素代谢障碍的综合性病理过程。
黄疸分类
溶血性黄疸: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非结合胆红素形成增加,超过肝细胞摄取、结合与排泌能力导致非结合胆红素在血中潴留而引起的黄疸。皮肤黏膜一般呈浅柠檬色,没有皮肤瘙痒,但可能伴有发热、寒战、头痛、呕吐、腰痛等症状。
肝细胞性黄疸:由于肝细胞病变导致胆红素摄取、转化和排泄能力降低所致的黄疸。皮肤黏膜呈浅黄或深黄色,可出现轻度皮肤瘙痒,并伴有肝脏原发病的临床表现,如食欲减退、疲乏等。
胆汁淤积性黄疸:由于肝内或肝外胆管部分或完全机械性梗阻,胆汁由胆管排入肠道的过程受到阻碍导致胆汁淤滞、酯型胆红素反流入血引起的黄疸。皮肤黏膜呈暗黄色甚至黄绿色,伴有皮肤瘙痒、心动过缓等症状。小便呈浓茶色,粪便呈白陶土色。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由于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有缺陷所致的黄疸,临床较少见。主要包括Gilbert综合征、Dubin-Johnson综合征、Crigler-Najjar综合征、Rotor综合征四种类型。
黄疸伴随症状
黄疸伴随症状与病因密切相关,可能包括发热、腹痛、皮肤瘙痒、消化道出血、肝脾肿大、腹水等。如黄疸伴发热可能见于急性胆管炎、败血症等。黄疸伴上腹剧烈疼痛可能见于胆道结石、肝脓肿等。
黄疸诊断
黄疸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如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等和影像学检查,如B超、CT等。通过综合分析这些信息,可以确定黄疸的病因和类型。
黄疸治疗
黄疸的治疗应针对病因进行,如对于溶血性黄疸应积极治疗溶血性疾病,对于肝细胞性黄疸应积极治疗肝脏疾病,对于胆汁淤积性黄疸应解除胆道梗阻等。同时,对于黄疸患者还应加强支持治疗,如补充液体、维持电解质平衡等。
对于黄疸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