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法律咨询的“坑”,别再掉进去了
网络法律咨询的“坑”,别再掉进去了
近年来,网络法律咨询服务行业快速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从虚假律师身份到高额服务费,从服务质量差到信息泄露风险,网络法律咨询服务中存在的种种乱象令人担忧。本文通过两个真实案例,揭示了网络法律咨询服务中的常见陷阱,并提供了实用的防范建议。
案例一:虚假律师身份下的层层收费
原告熊某某与被告李某因劳务合同纠纷对簿公堂,熊某某要求李某偿还劳务费6000元及律师服务费1600元。案件进入法院审理阶段后,熊某某才道出其中的曲折。
原来,熊某某通过网络平台找到了一位自称“律师”的专业人士。这位“律师”声称只需支付200元就能帮助解决纠纷。然而,在支付了200元后,熊某某又被告知草拟诉状和整理证据需要额外支付800元。而在支付了800元后,这位“律师”又表示如果要立案还需要再支付600元。
更令人气愤的是,这位“律师”为了催促熊某某尽快付款,还明确表示这笔“律师服务费”可以在诉讼中向被告主张。然而,在案件立案通过后,这位“律师”却如同人间蒸发一般,再也无法联系上。
案例二:低质量法律服务带来的诉讼风险
在另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中,原告钟某某委托网络平台上的专业法律人士代写诉状并进行网上立案,共支付了1500元的法律服务费。然而,在案件审查过程中,法院工作人员发现代写诉状中的法律关系混乱,提交的证据也存在较大瑕疵,诉讼风险较高。
如何避免网络法律咨询服务中的陷阱?
对于一些简单的民事案件来说,当事人委托法律咨询服务公司代写诉状、代理网上立案也是可行的,毕竟能够节省一些时间和金钱。但在选择法律咨询服务的过程中存在大量套路和风险。因此,当事人在选择时应正确识别、注意以下事项:
核实执业资质: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均有司法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执业证,盖有司法行政主管部门公章,其个人信息在全国律师执业诚信信息公示平台及司法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网站均可查询。
注意任职限制: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是不得在法律咨询公司、法务公司等机构中任职的。
复杂案件面谈:若案件疑难复杂且证据较多,或存在其他不宜网络沟通的情况,建议线下面谈。
正规渠道选择:法院对是否有代理人的案件不会区别对待,广大群众在遇到纠纷时,可以亲自参加诉讼。若需要委托诉讼代理人或获取法律服务,应在正规机构中选择诉讼代理人或委托正规机构提供法律服务,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