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防治“迎风流泪”
中医防治“迎风流泪”
迎风流泪是常见的眼部症状,尤其在老年人中更为普遍。中医认为,迎风流泪多由肝肾阴虚、气血不足、肝血不足或肝经郁热等引起。本文将从辨证论治的角度,详细介绍各种证型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方剂、中成药、食疗方案以及按摩和针灸等辅助疗法。
辨证论治
肝肾阴虚型
症见:眼睛不红不肿,泪下无时,泪液清稀,流出时无热感,久流失治则视物昏暗,伴有双目干涩、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口苦咽干、小便短赤、舌质红干、少津等。治宜滋补肝肾、熄风止泪。
方剂推荐:杞菊地黄汤加味
- 熟地、山药、丹皮、山茱萸、枸杞子、茯苓各15克
- 泽泻、菊花、木贼、刺蒺藜、大枣各12克
- 石决明、生牡蛎各20克
- 炙甘草6克
- 水煎服,每日1剂
中成药选择:明目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复明胶囊等
食疗方案:枸杞猪肝汤
- 猪肝100~200克切片
- 枸杞子30克
- 共煮汤,煮半小时后加适量食盐调味食用
经验偏方:枸杞酒
- 枸杞子250克
- 黄酒1000毫升
- 将枸杞子和黄酒一同装入玻璃瓶中,密封浸泡20天
- 饭后服用50毫升,每日2次
- 此方对于肝肾两虚有比较好的改善作用,尤其是枸杞子,善补肝肾,能滋阴明目,所以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气血不足型
症见:泪溢频繁,泪液清冷,不耐久视,劳累后加剧,外出迎风更甚,伴有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心悸健忘,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等。治宜益气养血、祛风止泪。
方剂推荐:八珍汤加减
- 当归、党参、熟地各15克
- 白芍、白术、茯苓各12克
- 防风、白芷各10克
- 细辛3克
- 川芎、甘草各6克
- 水煎服,每日1剂
中成药选择:归脾丸、十全大补丸、八珍丸等
食疗方案:四物炖鸡汤
- 乌骨鸡1只
- 当归、白芍、熟地黄各10克
- 川芎6克(四物汤)
- 将鸡洗净去内脏,将上药洗净用双层纱布包好
- 再加入清水和适量姜、葱、酒、盐
- 隔水炖至鸡肉及骨架软,去药包,食肉饮汤
肝血不足型
症见:眼无赤痛,迎风流泪,伴有头晕目眩、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薄、脉细无力等。治宜养血祛风。
方剂推荐:止泪补肝散加减
- 当归、熟地、白芍各15克
- 白蒺藜、防风、荆芥、羌活各12克
- 川芎8克
- 水煎服,每日1剂
中成药选择:四物合剂、当归补血胶囊(口服液)、归脾丸(颗粒)等
食疗方案:鸡肝粥
- 取新鲜鸡肝2只
- 大米100克
- 同煮为粥服食,一日分两次服
肝经郁热型
症见:双目泪溢频繁,泪下粘浊,流出时有热感,或见双目红肿刺痒,畏光等,常伴有头痛、耳鸣口苦、烦躁易怒、胸胁胀满、小便短黄、苔黄、脉弦数等。治疗宜疏肝清热、祛风止泪。
方剂推荐:龙胆泻肝汤加减
- 生地、柴胡、黄芩各15克
- 山栀子、荆芥、防风、薄荷各12克
- 夏枯草、木贼各20克
- 龙胆草、淡竹叶、当归、生甘草各10克
- 水煎服,每日1剂
中成药选择:当归芦荟片、明目上清丸
外治方案:
- 黄连、金银花、桑叶、黄柏各10克
- 煎汤后熏洗双眼,能提高疗效
食疗方案:菊花决明茶
- 菊花10克
- 炒决明子12克
- 沸水浸泡服,代茶频频饮用
- 具有清肝明目作用,适用于肝热目赤、羞明多泪、头昏目眩等证
春天而言,肝气升发旺盛,“热泪”的现象比较多见一点。古籍《梁书》一个古方给出调理捷径:准备槐角12克,用水煎服,每日2次,一次服用药水500毫升。也可以同时取10克的盐来溶于1000毫升的温开水中,做成淡盐水,用消毒纱布蘸盐水来洗眼睛,每日3次,每次5分钟。槐角性味苦寒沉降,能凉血,是泄肝经实火、清肝明目的好药材,对于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者十分适合。古籍《梁书》曾经记载:“常服槐实(即槐角),年七十余,发髻皆黑,目看细字,亦其验也”。这足以说明槐角对眼睛的保护作用。
苍术菊花熏洗方
对虚实证皆有一定疗效。
制作方法:
- 取苍术、白菊花各10克
- 用500毫升温水浸泡30分钟后煎煮
- 水沸后煎5~8分钟
- 过滤取液300毫升左右
- 先趁热熏眼,水温后用消毒棉蘸水洗眼
- 每日1剂,1日3次,连用5~7天
方义:
- 苍术芳香化浊,属燥湿健脾药
- 它既能祛风除湿、利水排浊
- 能治湿盛困脾、倦怠嗜卧、脘痞腹胀、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等症
- 同时还有补益肝肾、疗虚明目的作用
- 可治内障、外障、青盲、夜盲等眼病
- 研究表明,苍术内含胡萝卜素、维生素A等对眼睛有益的营养成分
- 同时有较强杀菌作用
- 菊花是眼科良药,常用于治疗肝肾不足或肝热引起的视力模糊等
- 白菊花疏风清热、明目解毒,可治头痛、眩晕、目赤、肿毒等
- 二味合用,有滋肝益肾、疏风明目之效
- 熏蒸能促进泪液循环、改善眼部组织的营养状况
- 故上方对虚实证引起的迎风流泪,都有一定的止泪明目、抗炎消肿效果
按摩与针刺
如药物能配合按摩或针灸,效果会更佳。
按摩方案:
- 每次选择以下1~2个按摩部位
- 每天做2次
- 能助增加眼部血液循环、促进泪液水气扩散
- 对迎风流泪有一定防治作用
- 常用按摩瞳子髎穴、睛明穴、太阳穴、风池穴
- 也可以揉捏耳垂
针灸方案:
- 常用针灸穴位可取睛明、攒竹、承泣、风池、肝俞、肾俞等穴
- 虚证宜用补法,并酌情加灸
- 如泪液较多,也可将针用火烧热,待温后再针
- 久流冷泪者,可灸上迎香、天府、肝俞诸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