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道德经》第67章:老子的“三宝”智慧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道德经》第67章:老子的“三宝”智慧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210/05/70036113_1146416616.shtml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万经之王”,其中蕴含的智慧影响了无数人。在第67章中,老子提出了著名的“三宝”理论,即“慈”、“俭”、“不敢为天下先”,这不仅是个人修养的重要准则,也是治国理政的宝贵智慧。

原文与注释

第六十七章 我有三宝

【原文】
天下皆谓我道大,(sì)似不(xiào)肖。(fú)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fú)夫!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zhǎng)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注释】
(1)我道大:“我”不是老子用作自称之词,道即我,我即道。
(2)似不肖:一说为不像具体的事物。一说为没有任何东西和我相似。肖,相似、像。
(3)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有学者认为是它章错简。
(4)俭:啬,保守,有而不尽用。
(5)慈故能勇:言圣人抱有慈心,然后士兵能有防御之勇也。勇,勇于谦退,勇于防御。
(6)俭故能广:俭啬所以能大方。节俭爱费,天下不匮,故能广也。
(7)器长:万物的首长。器,指万物。

译文与解读

【译文】
天下都说我们的“道”广大,大到无形。正因为它广大,所以才难以捉摸。如果有形,早已变得微不足道了。
我有三件法宝,应当永远持有而珍重它:第一是慈爱,第二是俭朴,第三是不敢处在众人之先。有了慈爱,才能激发勇敢;有了俭朴,德行才能宽广;不敢处在众人之先,所以能成为万物的尊长。
当今世人,舍弃了慈柔而追求勇敢,舍弃了俭朴而追求广德,舍弃了退让而追求争先,只有死路一条!以慈爱之心,用来征战就能够胜利,用来防守就能够坚固。上天要拯救谁,就会用慈爱来保护他。

【解读】
本章讲两层内容:第一层讲道的伟大;第二层讲道的原则的妙用。阐述的重点是备战备荒的三大法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这三个原则是从大道中推衍出来的,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此章言道之微末。世人罕知,皆谓之大。大不足以进道,微足以进之。天下指众而言也,天下皆谓我大,故似不肖。不肖者,言我大而不微,殊不知正所谓道。夫惟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修道者,笃慎谨守,无不合道。慈者,惇厚也,并包万物,覆育不遗,如慈母之育婴儿。俭者,素风也,有而不敢尽用。不敢为天下先,退守也,虚怀游世,无我而不与物对。仁厚、和顺、清静、无心者,能之;忘物、忘形者,能之;舍己从人者,亦能之。
然以慈育物,物物皆己。且无己与物敌,物自莫能胜矣。故曰慈故能勇。心常自足,虽有余而不用,所处无不裕然宽大矣。故曰俭故能广。物我两忘,超然独立,而不见有己以处人前。故人皆以我为畸人,推为人中之最上者矣。故曰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以我所守者如此,即前所云我独异于人,而贵求食于母也。以此三者,乃大道之要妙耳。且今世人,舍慈而言勇,舍俭而言广,舍后而言先,则其无生意也。故圣人法天利用,而以慈为第一也。
不但学道,即治天下国家莫不皆然。和柔退守而固,刚柔相当,阴阳合宜,乾坤有序,夫妻和合,子母不离,全在乎不肖。天可保也,以慈恒存,总不过退守灰心。柔和绝意,慈俭断情,故六贼不侵,三尸无害。我以空防之,不假门户,从何入来?故曰“清而慈,静而俭,忘形物而不先”。
若以战则胜,以守则固,故王师无敌,民效死而勿去,皆仁慈素有所孚,故为战胜守固之道。此所谓道之真以治身,其绪余以为天下国家。以天地之大德曰生。故天将救斯民,而纯以慈卫之。
嗟夫!道之大矣!微矣!人不知其微,而皆曰大,故不肖,不肖久矣。总皆谓之慈也!空虚若有,实中还无故器成,器成不死而曰道,惟守慈可以长生。慈者,谨慎笃厚,内和其光,外敛其形,内外贞白,是谓慈。众皆曰“大而不肖。”道成者,不肖久矣。

历史故事:功高而能全身者——郭子仪

自古功臣名将死于非命者多,得善终者少。即使能得善终,也大多如范蠡、张良急流勇退。白起赐死杜邮、韩信被诛长乐宫、彭越被枭首、高长恭饮鸩……从古至今名将功高而能全身者莫如郭子仪。郭子仪为平定安史之乱的中流砥柱,位高权重,名震天下。唐肃宗曾派人慰劳他说:“国家再造,是你的功劳。”这样的功业、地位没有不招致猜疑、忌妒的。但郭子仪谨慎处事,虚怀若谷,不以功自傲,不以名自得。

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为了表彰平定安史之乱和拥立之功,皇帝将郭子仪封为汾阳王,还在长安的亲仁里建造了一栋金碧辉煌的王府。令全长安人不解的是,郭子仪住到了新王府后,下令将王府大门打开,任由人们进入观看,还不准府中之人干涉。一天,郭子仪的一个部下要调到外地,前来辞行。他知道郭子仪府中没有禁忌,一直走入内宅,准备拜访郭子仪。没想到,他竟然看到堂堂汾阳王正在帮助爱女和夫人梳妆打扮,一会儿递手巾,一会儿去端水。虽然在现在看来这很正常,但在古代尤其是郭子仪这样地位的人这是不能想象的,张敞画眉只受诗人们赞赏,但在宿儒学士眼中是极其掉身份的事情。这位将官看到后惊讶万分,回去后向人们谈论,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大家都知道了汾阳王的这个笑话。

郭子仪的儿子们听说传言,觉得太丢王爷的面子了,赶忙回去禀告郭子仪,没想到郭子仪毫不在意。儿子们又要求郭子仪像其他王府那样森严戒备,阻挡闲杂人等入内。他们甚至流着泪说:“您功绩显赫,声震天下,得到朝野尊重,可为何自己不尊重自己,不管什么人都放进府中。即使商朝贤相伊尹,汉朝大将军霍光也没有这样做啊!”

郭子仪长叹了一声,对几个儿子语重心长地说道:“我现在被封为汾阳王,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到了富贵的极点了。你们太年轻,只知道争强好胜,没有看到过这显赫声势背后的危机。月盈则亏,日正则偏,盛极而衰是万物的规律,我们不仅不该炫耀,而且应当及时急流勇退,这才是万全之策。可如今皇帝正在用人之际,我又不能卸甲山林。再说我们郭家一千余口人,到哪去隐居呢?在这进退两难之时,如果我们再紧闭府门与外界隔阂,有仇家定会诬告我们对朝廷不忠,若再有嫉贤妒能之辈的添油加醋,如果引起了皇上猜忌,我和你们就都死无葬身之地了。”

他的儿子们听了父亲的话恍然大悟,无不佩服郭子仪有先见之明。郭子仪在朝为官也是不露锋芒,从来不在皇帝和同僚面前言说自己以前的功绩,对那些深受皇帝信任的权贵既不阿谀也不排斥,只是尽职尽责为国家着想。从而避免了皇帝和权臣对其进行猜忌。但郭子仪深知“锉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的立身之道,虚怀若谷,明德保身,功高盖主主不疑,权倾朝野臣不忌。不仅能全身而终,还泽荫后代。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