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氧(DO)理论指南(1)
溶解氧(DO)理论指南(1)
溶解氧(DO)是衡量水中氧气含量的重要指标,对生态环境和工业生产都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将从溶解氧的原理、其在生物和工业中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溶解氧理论指南
1.1 溶解氧和分压
通过将电极浸入样品来测量其溶解氧浓度。在传统的测量原理中,氧气可以通过选择性渗透膜进入和离开电极,这导致样品和电极之间的氧活度(浓度)平衡。然后在电极内测量氧浓度(详见第2章)。该测量原理的结果是它不直接测量溶解氧的浓度,而是测量其分压。
分压可以看作氧离开溶液的趋势,并且可以以空气饱和度的百分比表示。例如,在空气中稳定的溶液是100%空气饱和的。如果浓度高于100%,则过量的氧气会离开溶液并进入空气。如果低于100%,溶液会缓慢吸收空气中的氧气。
类似地,如果溶液中的分压高于电极中的分压,则氧气将进入电极,反之亦然。
在平衡时,电极内部的分压等于溶液中的分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浓度相等。哪种浓度对应于100%饱和度的分压,取决于氧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对于最常见的溶剂水,这种溶解度是众所周知的,饱和度可以转换成浓度,单位为mg/L。
1.2 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
DO主要在水样中测量。O2在水中的溶解度取决于溶液的盐度、温度和大气压(见表1.1和图1.1)。需要用这些值来将分压(电极测量的)转换为DO浓度,单位为mg/L。
表1.1和图1.1中的数据可以概括为:在标准压力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和盐度的降低而增加。随着大气压的增加,氧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加(数据未显示)。
1.3 溶解氧对生物的重要性
水中的氧浓度对水体的生物活性有很大影响。氧气通常由水生植物和藻类产生,但也可以从空气中吸收。所有的动物和真菌都依靠氧气来生存和繁殖。举几个例子:底栖鱼,螃蟹,牡蛎和蠕虫需要最少量的氧气(1-6mg/L),而浅水鱼需要更多的氧气(4-15mg/L)。普遍认为,鱼不能在DO浓度低于3mg/L的水中生存。大多数鱼甚至不能在4-5mg/L的DO水平下存活。此外,鱼卵和生长的鱼比成年鱼需要更多的氧气,因此足以成年鱼类存活的DO水平仍然可能因胚胎/幼年发育条件的不可持续而导致灭绝。因此,改变长期的DO浓度可以大大改变水生生态系统。
由于大多数水生动物都是冷血动物,温度也会在耗氧量方面发挥作用。例如,由于其新陈代谢增加,鳟鱼在24˚C时的氧消耗量比在4˚C时高6倍。
由于氧在水中的溶解度取决于温度,因此DO水平的下降可能是由于水温上升。这是许多工业过程将温水(用于冷却)泵入溪流和湖泊的相关环境副作用。
同样,来自农业的高浓度肥料将导致水生植物的高速增长。当这些植物死亡时,它们被细菌分解会消耗大量氧气,导致DO水平急剧下降。产生的生物群落被称为死区。
由于这些因素,测量DO是水监测计划不可或缺的工具。
由于水质的重要性,一些官方机构已经审查了淡水质量中DO水平(以及其他参数)对鱼类生存、生长和繁殖方面的影响。随后,出版了保护水生生物及其用途的DO浓度指南。这些机构包括美国环境保护局(美国EPA 1986,美国EPA SESD)和欧洲内陆渔业咨询委员会(EIFAC 1973)。
1.4 溶解氧对工业的重要性
因为氧是一种活性分子,它在溶液中的浓度对氧化性质有很大影响。特别是金属部件会因腐蚀而迅速恶化。例如,铁可以在氧和水的存在下快速氧化形成氧化铁(即锈)。这种DO测量的应用几乎完全是预防性的,以便尽可能长时间地保存金属部件。
类似的预防性应用是控制食品(和其他生物制品)的保质期。因为这些产品的大多数腐烂过程由需氧发酵(即它们消耗氧气)组成,所以确保低水平的DO是保证长保质期的必要步骤。
本文为系列文章的第一篇,后续将介绍溶解氧的测量方法和应用。
本文原文来自梅特勒官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