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流的形成、分布和变化
大气环流的形成、分布和变化
大气环流是地球大气运动的基本形态,它不仅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分布,还孕育和制约着各种天气系统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将从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地表性质和地面摩擦等多个角度,深入探讨大气环流的形成机制、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大气环流的形成因素
太阳辐射作用
大气运动的能量几乎都来源于太阳辐射的转化。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并不均匀,赤道地区接收的辐射能量最多,而两极地区则最少。这种能量分布的差异形成了从赤道向两极的温度梯度,促使低纬度地区的空气上升,高纬度地区的空气下沉,从而形成大气环流。
地球自转作用
地球自转产生的科里奥利力(偏转力)对大气运动产生重要影响。在北半球,气流向右偏转,形成东风和西风带。这种偏转作用使得理想的经圈环流难以维持,形成了几乎遍及全球的纬向环流。
地表性质作用
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高山和平原等地形差异,对大气环流产生重要影响。海陆间的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冷热源分布的变化,进而影响气压分布和大气流动。地形的机械阻滞作用也会改变气流的方向和强度。
地面摩擦作用
大气与地球表面的相对运动产生摩擦,这种摩擦作用影响大气的角动量分布。通过角动量的输送过程,维持了东、西风带的稳定状态。
大气环流的平均状况
平均纬向环流
对流层中,大气环流主要表现为以极地为中心的旋转纬向环流。不同纬度的环流特征如下:
- 高纬地区:存在极地东风带,冬季比夏季更强。
- 中纬地区:盛行西风带,冬季风速大于夏季。
- 低纬地区:存在热带东风带(信风带),风向稳定,风速较大。
平均水平环流
水平环流是指纬向环流受到扰动后形成的槽、脊和高、低压系统。在北半球对流层中,冬季时西风带上存在三个平均槽(东亚大槽、北美大槽和欧洲浅槽),夏季时槽脊位置会发生显著变化。
大气活动中心
大气活动中心是反映大气环流运行特点的重要标志。其中,常年活动中心(如太平洋高压、大西洋高压等)和季节性活动中心(如南亚低压、北美低压等)的位置和强度变化,对全球气候和天气系统产生重要影响。
总结
大气环流是地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和维持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通过理解大气环流的形成机制和分布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全球气候的形成和演变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