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传统纸艺焕然一新,以百变之姿着手成春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传统纸艺焕然一新,以百变之姿着手成春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MDP0HI605506BEH.html

纸,这一看似简单的材料,竟能演绎出如此丰富的艺术形态。在上海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GM美术馆开幕的“纸说”——纸媒介融艺术展,通过91件以纸为媒介的艺术品,生动诠释了纸的百变魅力。

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李守白携手35位艺术家,从文化溯源、多元融合到未来的展望,共同展开了一场关于“纸”的艺术叙事。展览涵盖了剪纸、撕纸、凿纸、纸塑、纸雕、电子纸装置等多种形式,以及用纸呈现的重彩、版画、指画等艺术表现,展现了纸艺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其中,瓦楞纸剪出的大型彩色艺术装置《百年上海》尤为引人注目。这件长约十米的作品,横跨整个展厅,将外滩历史建筑群、外白渡桥、东方明珠等城市标志性景观一一呈现,仿佛给城市写了一封情书。这是基于李守白原创经典剪纸作品《百年上海·剪绘申韵》的二次创作,采用了环保的瓦楞纸材料进行立体雕刻。

置于中庭展厅正中的大型艺术装置《灵·境》,则如风铃般悬吊垂落,美轮美奂。镜面般的底座将装置映照得如同《山海经》中的海上仙山,随着光影变幻,作品在四周展墙上衍射出迷离的动态光感,营造出浓郁的东方美学氛围。这件作品是李诗忆为此次展览空间量身打造的,采用传统剪纸元素与当代材料相结合的方式完成,为观众带来返璞归真的美感体验。

展览处处体现出创新意识,无论是在题材、技法,还是创作方式和理念上。例如,李守白曾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项“山花奖”的17米原创作品《上海童谣》,被“改编”成十米撕纸长卷《上海童谣》。这幅作品由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南桥撕纸”代表性传承人何球红策划并指导学生撕纸社团创作,共撕制人物136位、动物88只、物件66个,生动刻画了上海石库门弄堂游戏的温馨场景。展览现场还特别制作了动态视频,让《上海童谣》原作在展厅电视机中滚动播放。

戏曲人物生旦净末,也被马家宝、代良俊、冯裕康等艺术家用层层叠叠的纸“转译”成了纸艺雕塑《戏曲人物系列》,就连人物华贵的头冠、繁复的衣纹都用纸塑造得纤毫毕现。

梁小玲、梁晨用废旧报纸搭出东方明珠、迪士尼城堡等模型,将传统非遗立体纸艺与现代环保理念相结合,令人耳目一新。

作为此次展览的艺术主持人和发起人,李守白表示,展览的构思源于对上海民间传统文化如何更好地呈现给大众的思考。他发现,纸作为最简单也最接地气的媒材,既贯穿华夏文明史,又是艺术创作的超级“容器”。当纸与当代科技、数字艺术融合后,将为传统纸艺注入新的活力。

此次展览以“春之艺”为开篇,通过“立足本来”“吸收外来”“创造未来”三个篇章,展现了传统纸艺的传承与创新。参展艺术家来自各行各业,既有资深艺术家,也有海外归来的艺术新秀,还有民间艺术达人。值得一提的是,展览中有多位父子档、父女档以及师徒档同台亮相,年龄跨度从少年到耄耋老人,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勃勃生机。

此次展览是浦东新区民间文艺家协会成立后的首个大型展览,得到了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浦东新区文体旅游局的大力支持。展览将持续至2月14日,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感受纸艺魅力的机会。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