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 | 中国癌症中心发布恶性肿瘤流行数据,年新发482万,死亡257万
重磅 | 中国癌症中心发布恶性肿瘤流行数据,年新发482万,死亡257万
国家癌症中心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新发病例达482万例,死亡病例257万例。其中,肺癌在男、女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中均位居首位。报告指出,中国癌症发病形势既与发达国家相似,同时也有我国独有的患病特征。
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估计
- 新发病例:482.47万例
- 男性:253.39万例
- 女性:229.08万例
- 中标发病率:208.58/10万
- 男性高于女性(212.67/10万 vs. 208.08/10万)
- 死亡病例:257.42万例
- 男性:162.93万例
- 女性:94.49万例
- 中标死亡率:97.08/10万
- 男性高于女性(127.70/10万 vs. 68.67/10万)
肺癌:在男、女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中均位居首位
2022年新发病例:106.06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的22.0%
死亡:73.33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8.5%
肺癌超过乳腺癌成为女性第一大常见癌种
男性肺癌患者的生存较女性更差(中标死亡率男女比2.66 vs. 中标发病率男女比1.69)
发病趋势变化:
下降:食管癌、胃癌、肝癌等消化系统肿瘤
上升:结直肠癌从男性发病第4位上升至第2位,前列腺癌保持在男性发病第6位
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疾病负担城乡差异
城市地区
新发病例:290.39万例
中标发病率:212.95/10万
死亡病例:140.06万例
中标死亡率:92.37/10万
发病前5位:肺癌、甲状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肝癌
农村地区
新发病例:192.08万例
中标发病率:199.65/10万
死亡病例:117.34万例
中标死亡率:103.97/10万
发病前5位: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食管癌
- 死亡发病比:城市0.48,农村0.61,农村地区恶性肿瘤生存较差
- 主要癌种:除口腔癌外,其他主要癌种的死亡发病比均为农村地区高于城市地区
中国各省主要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例数
-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如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广东):食管癌、子宫颈癌发病顺位相对靠后,而甲状腺癌排位靠前
- 鼻咽癌:在全国大多数地区发病相对较低,但在广东、广西、海南、湖南和江西居前10位
- 恶性肿瘤死亡顺位:子宫颈癌在山西、湖南、贵州和西藏居前6位,鼻咽癌在广东、广西和海南居前6位,消化道肿瘤在大多数地区居死亡前5位
肿瘤早筛:ctDNA筛查
什么是ctDNA?
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是由肿瘤细胞释放到血液循环系统中的DNA,是一种特征性的肿瘤生物标记,其来源包括坏死的肿瘤细胞、凋亡的肿瘤细胞和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
ctDNA检测
ctDNA检测是从血液中捕捉游离的肿瘤核酸,对肿瘤的标记物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相比传统组织活检,ctDNA检测具有以下优势:
- 无创性:避免了传统组织活检的痛苦和风险
- 实时监测:可以多次获取肿瘤基因组信息
- 灵敏度和准确性:大大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 应用范围:可用于肿瘤早期诊断、术后判断、靶向药物选择、动态耐药检测等多个方面
肿瘤早期DNA甲基化检测
肿瘤早筛的利器
癌细胞与健康细胞在DNA甲基化方面存在不同。DNA甲基化检测是指利用各种方法对肿瘤细胞DNA甲基化程度进行测定。在恶性肿瘤的发展中,甲基化的状态与疾病进展、肿瘤大小和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可以从大量健康人群中筛选出肿瘤高危群体,及早发现肿瘤,降低发病风险。
全癌种早筛甲基化检测
全癌是基于全癌标志物开发的血浆ctDNA甲基化检测产品,最少需要10mL静脉血,便可有效捕捉和放大血液ctDNA中标志物的甲基化信号,从而实现肿瘤的精准检测和早期筛查。一次检测,可覆盖25种高发肿瘤。
DNA甲基化检测的意义
- 解释基因的肿瘤特异性表达偏差
- 发现生物标记物帮助检测肿瘤
- 预测肿瘤病人的预后,为肿瘤病人制定治疗计划
- 及时反映是否有癌及患癌趋势
- 全程监控癌症发生发展的实时状态
- 早期检出癌症,早干预、早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