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女子患上"肥心病" 医生两次手术为心脏"减肥"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女子患上"肥心病" 医生两次手术为心脏"减肥"

引用
1
来源
1.
http://health.hnr.cn/yydt/article/1/1868929204092157954?source=mobile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以心肌肥厚为特征的心脏疾病,可导致心脏泵血功能障碍。其中,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是其一种特殊类型,可引起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经皮室间隔消融术(PIMSRA/Liwen术式)为这类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近日,郑女士在电梯间突然晕倒,被紧急送往医院,经诊断郑女士患有"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阵发性心房颤动、高血压病",也就是常说的"肥心病"。虽吃了很多药,仍反复出现胸闷症状。经了解,郑女士得知郑州市七院副院长赵育洁在肥厚型心肌病诊疗方面颇有建树,便慕名来到七院寻求帮助。

女子病情危急 两次手术化险为夷

经过检查,郑女士的心电彩超检查结果,提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最大左室流出道基底部压差71mmHg,左室流出道狭窄,这意味着患者本来就小的左心室要更加困难的完成射血,而这种情况根本不能满足全身的血供。

心脏核磁也提示室间隔基底部最后26mm(常人<13mm),心肌弥漫性纤维化,从专业的医学评估来看,郑女士的疾病已经不再适合单纯的药物治疗,而需要进一步手术来进行积极的干预。

在此期间,郑女士病情不断恶化,一次突发的心脏房颤,让郑女士差点丢了性命。

考虑到郑女士病情的复杂和严重性,医院副院长赵育洁立即组织多学科专家进行会诊。经过心内科评估,郑女士5年猝死风险评分为12.71%,这表明她的心源性猝死风险已然恶化至高危组(>6%为高危),是高危基线水平的2倍之多,意味着高死亡率。

但对于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来说,心外科的创伤可能更大,且面临着心肺复苏术后循环的维持、麻醉的风险以及术后监护室的管理等问题。

经过心肌病多学科(MDT)团队充分讨论,最后确定手术方案是先进行皮下ICD(S-ICD)植入术,择期再进行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PIMSRA/Liwen消融术,而患者自身的房颤则根据术后发作的情况再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赵育洁副院长为郑女士植入S-ICD


赵育洁副院长Liwen术中

"植入S-ICD是为了在关键的时候能救患者一命,但只要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在,危险就不会消失。"赵育洁带领心肌病MDT团队为郑女士实施第二个手术——经皮心肌内室间隔消融术。在麻醉团队、心内科、超声科的紧密配合下,患者术后左室流出道压差降低至23mmhg,经过两次手术治疗,郑女士恢复良好,已康复出院。

经皮室间隔消融术 开启"肥心病"治疗新篇章

据了解,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的治疗手段多样,既往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手术、酒精化学消融治疗、经皮室间隔心内膜射频消融治疗。

赵育洁表示,对于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药物治疗存在局限性。有些患者即使接受最大剂量的药物治疗后仍存在梗阻情况,导致心功能下降或晕厥、胸闷等症状。"外科手术虽然仍为标准手术,但需要开胸,创伤较大,酒精化学消融(ASA)治疗有条件限制,仅适合部分患者,经皮室间隔心内膜射频消融治疗也存在消融面积有限、适应症窄、远期预后有待观察的问题。"

近几年,由刘丽文教授牵头的超声引导下经皮心肌内室间隔消融术(PIMSRA/Liwen术式)的问世,开启了HOCM治疗新篇章。

"近两年,经过对我院Liwen术后肥厚型心肌病病友的随访,他们手术后病情稳定,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左室流出道梗阻所致的压差得到降低,室间隔的厚度随着时间的延长也在逐步变薄"赵玉洁说。

技术攻坚 为更多肥心病患者带去"心"希望

据了解,近年来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肌病MDT在诊疗技术上不断突破,成立了心肌病规范化诊疗中心,在心肌病诊疗方面较为领先。

作为河南省唯一"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肌病专科联盟优秀区域指导中心",牵头成立区域心肌病联盟,今年12月,再次获批中国"心肌病诊疗规范提升项目"先锋单位,彰显了其雄厚的实力与卓越的影响力。

从参与刘丽文教授的临床研究到独立开展手术,再到河南省首例Liwen式经皮室间隔心肌活检术、河南省首例儿童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Liwen术等,如今已独立开展近160例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Liwen手术,团队将竭尽全力,时刻紧跟国际指南步伐,为更多肥心病患者带去"心"希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