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海上之虎-梭鱼轰炸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海上之虎-梭鱼轰炸机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bilibili.com/read/mobile?id=33258461

1938年,Fairey公司设计的梭鱼轰炸机在六种设计方案中脱颖而出。这款全金属结构的轰炸机采用罕见的上单翼设计和巨大的下悬式襟翼,使其在舰上起降时能够保持较低速度,同时具备较快的飞行速度和良好的俯冲性能。经过多次改进和升级,梭鱼轰炸机在二战期间共生产了2572架,广泛参与了欧洲和东南亚战场的作战行动。

1938年7月,Fairey公司的设计方案在提交的六种设计方案中脱颖而出,一举中标。该设计方案为全金属结构,常规气动布局,圆头的梯形翼,尾翼为倒T形,其最吸引人眼球的地方是少见的上单翼结构和一对巨大的下悬式襟翼。与下单翼相比,上单翼配置不利于迅速生产,且飞行员的视野将会受到影响,其优点在于翼身干扰阻力最小,可增大飞机的横向静稳定性。襟翼的角度可以改变以适应飞机做不同的飞行姿态,当飞机水平飞行时襟翼也保持水平,起飞时微微下压,着舰时则完全放下,而做俯冲攻击时襟翼要向上折起。这使得梭鱼既能拥有较快的飞行速度和良好的俯冲性能,又可以在舰上起降时把速度尽可能降低,且襟翼的动作不会影响到飞机的平衡。为了舰上作战机翼可以折叠,先将襟翼和连接处那部分机翼向机翼上表面翻折,随后再将机翼向尾部转动,在机翼下靠近翼尖处还专门加了一个把手来协助甲板空勤人员折叠机翼。

在机身中段,有一个坐舱以容纳3人机组,坐舱隔离为三部分,从前至后依次是驾驶员舱,领航员舱和无线电操作员兼后机枪手舱,在机身两侧和翼身结合处下方各有两个窗口以供领航员和无线电操作员观察用。着陆装置为通常的后三点布局且主起落架可收入机翼轮舱内,这和它的前辈们比起来是个不小的进步。其起落架收入轮舱时要通过一个联动的曲臂来完成,后部机腹有着舰钩。自卫武器为座舱后部一挺双联装勃郎宁7.7mm机枪,由无线电操作员操作。载弹量可达744Kg,可在机腹挂载一条735Kg重的鱼雷,或是机翼下挂载同等重量的普通炸弹、深水炸弹、水雷、照明弹、烟雾弹,甚至一个声纳浮标。


一架梭鱼轰炸机正在挂载一枚735Kg重的鱼雷

中标后,Fairey公司开始两架原型机的生产,并于1940年12月7日顺利完成首飞,1941年6月29日又进行了第二次飞行,被命名为梭鱼。试飞中,梭鱼表现还不错,比它的前辈们强多了,但由于当时欧洲战事吃紧,空军的飞机拥有高度的生产优先权,结果直到1942年初才准备开工生产。这时原先设计中打算安装的功率895kW的24缸液冷发动机却因项目中止而无法供货,无奈之下只好换装了功率969kW的12缸液冷发动机,并驱动一副三叶可变距螺旋桨,为了适应新发动机,机体一些地方也作了重新设计,随后该型机以梭鱼MK1的型号正式生产并交付使用。


梭鱼轰炸机的三视图

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却发现有许多问题尚需解决,首先是机体过重,969kW的发动机也显得动力不足了,原因在于机体设计修改后一些额外设备的增加。机体过重使得其诸如起飞速度,爬升率等飞行特性恶化,这个问题在整个服役期间一直困扰着梭鱼,其次是机体结构有待加强,最后是飞机在俯冲时襟翼要摆到一个向上的角度,这会严重干扰流向尾部的气流从而使飞机变的不稳定。因而MK1型只生产了30架就草草收工,且交付部队后未参加实战,一直作为训练用。

针对MK1型的问题,Fairey公司对症下药进行了改进,换装了马力更强劲的发动机,并驱动一副四叶可变距螺旋桨,以缓解动力不足的问题,加固了机体结构,倒T形尾翼被改为T形尾撑,并增加了两个撑杆以加固水平尾翼。改进后的型号称为梭鱼MK2型,这是梭鱼轰炸机最主要的生产型号,共由四家公司生产了1688架并进入服役。但在其服役早期却多次出现正常飞行时突然莫名其妙坠毁的情况,也因此而葬送了很多经验丰富的飞行员。直到1945年上半年才搞清楚其原因为液压系统上出现的小裂隙导致液压油泄漏,而液压油中含有乙醚,大多数飞机由于未配备氧气面罩,飞行员陷入昏迷,神智不清最终导致坠机。查明原因后,英国海军部于5月末命令所有的梭鱼都必须尽快安装供氧系统且飞行员在飞行时始终都得使用。

随着机载雷达技术的不断成熟,到了1943年,梭鱼轰炸机又“顺应时代潮流”发展出装有ASV厘米波雷达装置的新机型,主要用于反潜巡逻。原型机是在一架由BoultonPaul工厂生产的梭鱼MK2型改装而成,最明显的特征是后部机腹上突出的天线包。该型被称为梭鱼Mk3型,1943年首飞,次年开始生产,共计生产了852架。梭鱼最后一种型号是MK5型,主要是换装了V形12缸液冷发动机,并作了一些空气动力学上的改进,根据垂尾形状的差异可分为A型与B型。MK5型直到1944年11月16日才首飞,在欧洲战场烟消云散前由Fairey公司生产了区区30架。

一架腹部挂载鱼雷的梭鱼轰炸机

1943年1月10日,第一架梭鱼MK2型在皇家海军舰队航空兵第827中队正式进入服役并被部署于北大西洋地区,梭鱼轰炸机开始了戎马生涯。夸张的上单翼和奇特的T型尾撑使得它看起来怪模怪样,被公认为是二战生产的所有飞机中最丑陋的飞机之一,飞行员戏称其为“一组疯狂的设计师在疯人院里设计的飞机”,但实战证明梭鱼是一款性能出色的战机,从北极圈,到地中海,再到马来亚,到处都活跃着梭鱼的身影。它执行的任务主要包括俯冲轰炸德国主力舰船并攻击其护航队,在欧洲敌占港口布雷以及为盟军对意大利的作战行动提供支援,在东南亚战场轰炸日军在岛屿及沿海岸线的各种地面设施,后期装有机载雷达的MK3型还可执行反潜任务。

在服役期间一共有两艘潜艇的战果,第一艘是于1944年10月7日在挪威Bronnoysundlater以北海面由从怨仇号航母上起飞的第828和841中队的梭鱼轰炸机击沉的,第二艘则是于1945年4月13日在离荷兰海岸线14英里处由第821中队的一架梭鱼击沉的。最早参加实战的是第810中队的梭鱼,其参加了盟军在萨勒诺的登陆行动。最终有不少于2572架各种型号的梭鱼轰炸机被交付给皇家海军舰队航空兵,一共装备了23个中队,二战结束后一直服役至50年代中期,直至被格鲁曼的复仇者替换,除皇家海军航空兵外,英国皇家空军,法国海军航空兵和荷兰海军航空兵也曾装备过它。

真正给梭鱼带来声誉的是对德国海军的中坚提尔皮茨号战列舰的攻击行动。提尔皮茨号战列舰比其著名的姐妹舰俾斯麦号还大1200吨,42900吨的排水量成为了德国海军最大的军舰,而其八门380mm主炮、十二门150mm副炮加上30节的航速、厚重的装甲使得英国皇家海军无法忽视她的存在。自1941年2月正式服役后,提尔皮茨号的活动范围集中在挪威北部外海一带,以防范盟军可能对挪威发动的进攻。

一架低空飞行的梭鱼轰炸机

而与此同时,英国人对挪威的担心也丝毫不少于德军,因为他们必须对付随时可能从那条漫长海岸线上出现的德国海军主力舰。这样,英国皇家海军不得不随时在奥克尼群岛的斯卡帕湾内保持两艘最新的乔治五世级战列舰以及一艘航空母舰以供待命用,以防德国军舰突然冲出来切断大西洋上的生命线。

从1941年6月开始,这一威胁又扩大到了在苏联航线上来来往往的运输船队。尽管在其服役的将近三年时间里提尔皮茨完全没有进行什么值得一提的战斗,但还是让英国海军牵肠挂肚。为了解决这个藏身于挪威极北处某处峡湾内的北方的孤独女王,英军自1942年起,英军便派过舰载机和鱼雷等想要除掉这个眼中钉,真正对提尔皮茨号造成重大损害的是次年5月特种作战小艇在提尔皮茨号船底所引爆的四枚5500公斤水雷,这些水雷将提尔皮茨号整个震离水面两米高,并且对龙骨造成永久性的损害,使它在接下来的6个月里只能在峡湾内接受维修。可是英国人还不满足,到了1944年上半年,英国又先策划发动由航空母舰支援的舰载机对提尔皮茨号进行攻击,代号为“钨”作战方案,决心要"炸瘸"它,参战的兵力包括胜利号、暴怒号航空母舰,皇权号、追踪者号、搜索者号和保护者号4艘护航航空母舰,共搭载42架梭鱼轰炸机、28架海盗、20架“地狱猫和48架野猫战斗机。此外,还有12架剑鱼携带深水炸弹用于反潜作战。

提尔皮茨号藏身于挪威北部的阿尔塔峡湾,峡湾周围群山环抱,经常雾霭缭绕,有效地庇护着提尔皮茨号免遭飞机袭击。湾内海水较浅,外侧又设有防雷栅,无法用鱼雷攻击,所以只能由梭鱼轰炸机携带炸弹进行俯冲轰炸攻击。为了炸穿提尔皮茨号厚重的装甲,这次行动还专门选用了最新研制的720公斤穿甲弹。

一架梭鱼轰炸机正在俯冲

3月28日,参战的舰船和飞机在洛奇-埃里博尔海湾进行了最后一次演练,胜利号和暴怒号航空母舰还对换了第827飞行中队和第831飞行中队,以便组成两个攻击波,使胜利号每次可以起飞12架梭鱼,暴怒号每次起飞9架梭鱼。每波战斗机为12架海盗、10架地狱猫和20架野猫。4月3日清晨,攻击部队到达阿尔塔峡湾以北120海里的水域,并开始第一波攻击,而此时,德舰竟然正准备进行出海训练,对于皇家海军航空兵的飞行员们来说,这真是意外的好运。

第一波21架梭鱼共挂720公斤重磅穿甲弹7颗,225公斤半穿甲弹24颗,负责炸穿提尔皮茨号露天甲板,此外还挂有225公斤标准炸弹12颗,270公斤深水炸弹4颗,以轰炸上层建筑和水线下的舰体。战斗机由护航航空母舰派出。梭鱼先在3000米高空进入航线。接着开始俯冲,720公斤炸弹带着尖啸声落向提尔皮茨。而失去了峡湾的保护和烟雾的遮蔽,再加上地狱猫和野猫对德舰防空火力的干扰,提尔皮茨差不多只有挨炸的份。第一波攻击共有3颗720公斤炸弹命中,但只是将舰体外板炸开了一个半米宽的口子,海水涌进了舷舱,并未造成致命伤。40分钟后,第2攻击波的飞机到达了,19架梭鱼式轰炸机总共挂了两颗720公斤炸弹、39颗225公斤半穿甲弹、9颗225公斤标准炸弹和两颗270公斤深水炸弹。尽管德舰的防空炮火非常猛烈,飞行员们仍然英勇俯冲,穿过烟雾,投下一枚枚炸弹。共有5颗炸弹命中了提尔皮茨号,至少包括一枚720公斤的炸弹,但仍只是伤及皮毛,还没达到"炸瘸"它的作战目标。于是在随后几天,趁提尔皮茨躺在卡亚峡湾修理的机会,皇家海军航空兵实施了几次轰炸。

4月24日,“钨”作战之后21天,皇家海军又进行了行星作战,6艘航空母舰再次出动。只可惜天公不作美,恶劣的气候使机群无法起飞,计划不得不取消。5月15日,根据皇家海军的作战行动计划,胜利号和暴怒号航空母舰派出了27架梭鱼轰炸机,由36架海盗和海火战斗机护航,扑向卡亚峡湾。但峡湾内阴云密布,将目标遮得严严密密,梭鱼只能盲目乱炸一气,空手而归。5月28日,皇家海军又打算进行虎爪作战,但由于天气状况太恶劣,机群还未起飞行动就取消了。7月17日,皇家海军又动用了不倦号和可怖号航空母舰,这次作战的代号为吉祥物。但提尔皮茨号凭借发烟装置发出的烟雾掩护,又一次幸运地避开了梭鱼轰炸机投下的成吨的炸弹,94架飞机只炸沉了一艘油船和一艘拖轮。

8月22日,5艘航空母舰先后发起古德伍德1与古德伍德2攻击计划。32架梭鱼在42架战斗机的掩护下分成两个攻击波,接连光顾了提尔皮茨号。由于烟幕遮挡,所投炸弹无一命中。随后在8月24日和8月29日又进行了古德伍德3与古德伍德4作战行动,除了梭鱼外,地狱猫和海盗也加入了轰炸的行列。但是攻击效果微乎其微,一共只命中2颗炸弹。

在从"钨"作战开始的一系列轰炸行动中,英国以损失两架梭鱼轰炸机的代价,严重破坏了提尔皮茨号钢甲外部设施,杀伤敌军438名,虽然说不上战功显赫,但梭鱼在战斗中表现出的坚固的机体结构和良好的俯冲性能还是可圈可点的。只是提尔皮茨号130-200毫米厚的双层水平装甲板居然奇迹般地扛住了轰炸,无一处被击穿。英国人认识到即便是720公斤的重磅炸弹也无法"炸瘸"它,最后,1944年11月12日晚,由31架第9和第617中队的兰开斯特轰炸机使用高脚柜炸弹将其震翻,971名德国水兵随着它葬身海底。

尽管梭鱼有两千多架的产量且为皇家海军征战了十几年的时间,但在退役之后却连一架完整的都没有留下来。现存于世的只有英国皇家海军航空兵博物馆里两架坠毁梭鱼轰炸机的几大片残骸,并有一个机头做公开展示。


一架被公开展示的梭鱼轰炸机的残骸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