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速递:《政策社会学》系统阐释政策与社会的关系
新书速递:《政策社会学》系统阐释政策与社会的关系
政策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与政策之间关系的交叉学科,它运用社会学和政策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探讨社会与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政策社会学的定义、研究意义、理论框架以及其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政策社会学的定义与研究意义
政策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由Ozga在教育学著作中引入"Policy Sociology"的概念。这门学科专注于研究社会与政策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社会学和政策学的交叉领域。其核心在于将政策视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通过社会学和政策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分析社会与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理论意义
政策社会学作为政策学和社会学的交叉学科,具有独特的理论构建:
社会理论与政策科学的互动:社会理论为政策科学提供了理解社会问题的视角和价值合法性来源。社会学规范理论则为政策科学提供了批判性思维,弥合了事实与价值之间的鸿沟。
批判理论的作用:批判理论通过质性研究方法对政策现象进行批判性解读,重视社会情境与价值分析,推动政策分析框架的重建。
实践意义
政策社会学是一门以问题为导向的应用科学,其实践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政策制定与理解:通过深入研究政策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帮助政策制定者更科学地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制定更符合社会实际的政策。
政策执行与评估:关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推动政策改进和创新。通过对政策影响的评估,及时调整政策方向和力度,确保政策目标的实现。
社会与经济发展:科学的政策制定和实施有助于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为经济的稳定增长创造有利环境。同时,政策社会学关注弱势群体权益,致力于提升整个社会的福祉水平。
政策社会学的研究结构
本书内容共分为十章,系统介绍了政策社会学的各个方面:
政策与社会的关系:探讨政策社会学的诞生背景和发展趋势,强调其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政策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与方法论:从哲学角度解析政策的本质、认识路径和研究方法,强调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等方法论的重要性。
政策社会学的概念、框架与发展:详细阐述政策社会学的核心概念、研究框架及其发展历程,强调其批判性思维和应用性特点。
政策社会学与政策科学:比较政策社会学与政策科学在政策制定、执行和评估等方面的异同,强调两者在体现"社会良知"方面的共同追求。
政策社会学与社会政策学:分析这两门学科的重叠与差异,强调它们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的不同侧重点。
社会制度与公共政策:探讨制度对政策过程的影响,强调制度与政策之间的内容与形式关系。
社会结构与公共政策:分析社会结构对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影响,强调在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的重要性。
社会行动与公共政策:研究社会行动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包括社会合作、社会交换、社会竞争、社会冲突与社会控制等方面。
社会理解与公共政策:强调社会理解在政策制定和实施中的重要性,探讨客观因果性和主观意义的理解。
社会运行与公共政策:阐述社会运行与政策运行之间的相互支撑关系,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策体系的构建。
新书速递
《政策社会学》
作者:陈志光 李兵
出版时间:2024年9月
定价:98.00元
ISBN:978-7-5228-4096-3
内容简介:
作为国内外第一部系统介绍政策社会学的专著,本书从政策学和社会学的交叉学科视角,深入探讨了政策社会学的理论框架、实践应用及其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重点阐述了政策社会学的学科基础、理论框架和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下篇则从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社会行动等多个维度,系统分析了社会系统对政策过程的影响。
作者简介:
陈志光: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社会学教研部讲师,中国人口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政策科学、政策社会学。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重点课题1项,出版专著4部,在《社会政策研究》、《中国公共政策评论》、《社会学文摘》、《新视野》、《人口研究》、《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
李兵: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政策科学、社会服务和养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