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疯狂追星 家长伤脑筋? 3秘诀 让偶像崇拜变成上进动力
孩子疯狂追星 家长伤脑筋? 3秘诀 让偶像崇拜变成上进动力
孩子疯狂追星,常常让家长伤透脑筋!其实,孩子追的不只是偶像,更是他自我期待中理想、美好的自己。
不少父母因为孩子“疯狂追星”而苦恼不已。现代父母应该如何做,才能与孩子好好沟通“追星”这件事?
首先,父母应该先了解孩子为什么想要“追星”?试着理解其背后需求与动机,再来思考如何应对会更圆融。
缺乏关爱 偶像成了心灵的安慰剂?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陪伴,有些家长因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有些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很少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慢慢地,孩子将自己的内在需求投射到明星身上,崇拜偶像就成了他们一种心灵安慰和精神寄托。
偶像是理想中的自己
偶像崇拜是孩子蜕变长大的象征,他们内心渴望得到社会认同和赞美。当孩子欣赏偶像身上的某些特质时,会单方面地与对方产生链接,并通过崇拜行为来进行自我塑造,形成自我认同,逐渐形塑成理想中的自己。
同伴齐追星 找到归属感
孩子是有社交需求的,而崇拜偶像是孩子发展人际社交、融入团体的手段。为了能够找到与同伴有共同的话题,孩子会收集明星信息、关注明星的电视节目,才不会被孤立。然而,“粉丝团”是围绕着同一对象所建立的团体,具有明确的排他性。加入这个群体后,会让孩子觉得遇到相同喜好和感受的人,进而得到归属感。
追星教育! 父母必学3秘诀
父母反对孩子追星,一方面是怕孩子荒废学业,同时担忧这些明星偶像会对孩子的价值观带来不良的影响。但事实上,“追星”亦可成为父母对孩子家庭教育的良好契机,可以怎么做呢?
一、孩子究竟为何着迷? 多理解孩子背后的需要
许多孩子对于父母总是对自己喜欢的偶像摆出不以为然的态度,非但无法理解,甚至感到厌烦。当家长阻挠越多,孩子就越会产生“反抗心理”,反而加深了孩子对偶像的迷恋。父母应学习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事情,体认到这是孩子的成长需求,同时应该敏锐观察孩子追星的背后,是否隐含了父母忽略的心理需求:缺乏关爱与陪伴!
当父母发现孩子沉迷偶像时,不要立即用权威方式来斥责孩子,要心平气和地跟孩子沟通。把追星当作孩子的兴趣、嗜好,用感兴口吻问问孩子:这个明星有什么优点、为什么喜欢他等,让孩子感觉“我们是一国的”,进而愿意分享自己的内心世界。
此外,也可以让“陪孩子追星”成为家庭活动之一。父母可以利用假日和孩子一起去看演唱会、讨论音乐视频等。当父母愿意多花时间跟孩子相处,和孩子一起发掘追星以外的生活乐趣,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感受到家人的爱和温暖,就可以避免孩子把感情过多寄托在偶像身上。
二、为孩子设立安全规范与界线 从中学培养自律
作为“粉丝”,能够出席偶像活动、购买或收藏偶像周边商品,是一件开心事!不过,父母要让孩子明白,支持偶像必须衡量自己的经济能力,要量力而为。父母可藉着孩子想支持偶像的动机来教育他,例如:让孩子凭借自己的力量(打工、拿奖学金等)赚零用钱,并学会延迟满足,等存够钱再购买偶像商品。
此外,父母也需要教导孩子,追星应该在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在校学业的前提下进行,与孩子订立一些追星的规则,比如: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完成作业,才可以看偶像的视频,并规范观看的时间,帮助孩子培养自律。当孩子和同学、朋友相约去参加追星活动时,要事先让父母知道活动时间地点、同行者有谁、几点结束等,以保护自身的安全。
三、让偶像崇拜成为上进动力 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还记得曾经的你,因为崇拜外国的偶像歌手,英文程度突飞猛进吗?或者,因为偶像在舞台上魅力四射地演唱、表演或舞蹈,让你心之向往而学会这些才艺?因此,当孩子热烈地关注偶像,身为父母的你,与其一味否定孩子,不如融入并正确地引导孩子,让追星成为孩子成长进步的动力。如果孩子喜欢的是运动选手,就鼓励他多去运动,在运动场上激发潜能;如果孩子喜欢的是偶像歌手,就鼓励他学习音乐培养技能。
父母也要提醒孩子,除了崇拜偶像光鲜亮丽的外在之外,也要观察其内涵,透过探索偶像的生命故事,了解偶像的内在优点,例如:孝顺、乐观、助人、积极、努力等。藉由“榜样”的力量,让孩子关注偶像是怎样迈向成功,择优学习,不断地精进自我,成为更好的自己!若是孩子心仪的对象出现负面新闻时,亲子之间应当要适时地讨论,帮助孩子有分辨的能力,引以为鉴,不因盲从而误入歧途。
成长有无限可能 不妨用开放的心,引导孩子正确追星
成长中的孩子有著无限的可能,在还未定型前,孩子的偶像与榜样可以是多元的。所以,当孩子“疯狂追星”时,父母不用过度担忧或反对,反而要积极参与其中,才能在沟通中与孩子“同频”,并扮演好“指南针”角色。父母平日可以藉助亲子阅读、音乐欣赏、运动、旅游等方式,帮助孩子发掘各领域中的“好榜样”。让孩子们透过效仿这些“好榜样”,多元化发展自我,进而形塑出独特美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