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一文读懂老年骨质疏松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一文读懂老年骨质疏松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212/06/85366549_1146578616.shtml

人上了年纪,身体就像一台老旧的机器,各种毛病找上门,骨质疏松就是其中之一。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老年性骨质疏松,让大家都能对它有个清晰的认识,做好预防和应对。

什么是老年性骨质疏松?

简单来说,老年性骨质疏松是一种和年龄紧密挂钩的骨骼疾病,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的一种。随着年龄增长,骨头里的钙不断流失,骨量越来越少,原本紧密有序的骨微结构也变得松松垮垮,就像被白蚁蛀空的木屋,看着外表还行,实则脆弱不堪。这时候,骨头的脆性大大增加,稍微磕一下、碰一下,甚至打个喷嚏,都有可能引发骨折,危险系数直线上升!

和绝经后骨质疏松不同,老年性骨质疏松常见于70岁以上的老人,而且男女患病的概率差不多,主要是因为衰老导致身体里的激素水平发生变化,骨代谢也失去了平衡。

它有多普遍?

老年性骨质疏松堪称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杀手”。在65岁以上的人群里,患病率大约有30%,而到了80岁以上,这个数字更是飙升到50%,差不多每两个人里就有一个中招。虽说女性的发病率略高于男性,但男性一旦因为骨质疏松发生髋部骨折,死亡率可是相当高的。

从地域上看,亚洲和欧洲的小伙伴们更容易被它盯上。城市居民由于平时体力活动少,晒太阳的时间也不多,得骨质疏松的风险比农村居民要高。更可怕的是,髋部骨折后,1年内的死亡率能达到20%,超过一半的人会落下残疾,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哪些因素容易引发它?

生理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身体里的性激素(雌激素和睾酮)水平就像坐滑梯一样下降,维生素D的合成也越来越少,甲状旁腺激素却在不断升高,肠道吸收钙的能力也变弱了。这些变化就像一个个“小恶魔”,一起联手破坏我们的骨骼健康。

营养因素

长期不好好吃饭,钙和蛋白质摄入不足,维生素D也缺乏,就像给骨头“断粮”,骨头自然就变得脆弱不堪。

生活方式

平时不爱运动,整天瘫在沙发上;还喜欢抽烟、喝酒,咖啡一杯接一杯地喝。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都在悄悄偷走我们的骨量。

其他疾病

糖尿病、慢性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也会影响骨骼的正常代谢,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病风险。

药物影响

长期吃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也可能会导致骨量流失。

如何诊断?

诊断老年性骨质疏松,需要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一起“发力”。

双能X线吸收法(DXA)检测骨密度(BMD)是诊断的“金标准”,如果T值≤-2.5,那就基本可以确诊了。另外,要是有过脆性骨折史,比如轻轻摔一跤就髋部、腕部骨折,或者骨代谢标志物出现异常,像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升高,也能作为诊断的重要依据。还有个FRAX®骨折风险评估模型,它就像一个“风险探测器”,综合考虑年龄、性别、体重等因素,帮我们提前评估骨折风险。

需要和哪些疾病区分?

诊断的时候,还得把其他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的疾病排除掉,比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库欣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成骨不全症等遗传性疾病,以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导致的骨丢失。想要区分它们也不难,通过血钙、血磷检测,甲状腺功能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骨髓穿刺等方法,就能把这些“捣乱分子”揪出来。

怎么治疗?

基础治疗

首先,要给骨头“补钙”,每天补充1000 - 1200mg的元素钙,像碳酸钙这种钙剂,最好随餐服用,这样吸收效果更好。同时,别忘了补充维生素D,每天800 - 1000IU,如果严重缺乏,可能还得短期大剂量补充。另外,生活方式也得调整,每天出去晒晒太阳,让阳光给身体合成维生素D“加加油”,再做一些抗阻运动,比如靠墙蹲、弹力带训练,让骨头更有“劲”。

药物治疗

  • 双膦酸盐类:代表药物阿仑膦酸钠,它就像骨头的“守护者”,能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减少骨量流失。不过,吃的时候要注意,一定要空腹服用,不然容易刺激食管。
  • RANKL抑制剂:地舒单抗是这类药物的代表,它能阻断破骨细胞的分化,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每6个月皮下注射一次,用药期间要记得监测血钙。
  • 促骨形成药:特立帕肽可以刺激成骨细胞,让骨头重新“生长”起来。但要注意,疗程不能超过2年,有骨肿瘤史的人可不能用。
  • 中成药:骨疏康胶囊能调节骨代谢,帮助改善骨质疏松症状。不过,中成药讲究辨证使用,和西药一起搭配,效果会更好。

康复治疗

骨折急性期过后,要尽早进行物理治疗,比如低频脉冲电磁场,帮助骨头恢复。另外,还可以佩戴髋部保护器,预防二次骨折,就像给髋部穿上了一层“铠甲”。

如何预防?

一级预防(青年期)

年轻时是骨骼发育的黄金时期,要抓住这个机会,多运动,多补钙,让骨量在25 - 30岁前达到峰值。每天喝300ml以上的牛奶,青少年时期还要记得补充维生素D,为以后的骨骼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级预防(中老年)

50岁以后,身体机能开始下降,要每年去检测一次骨密度,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在家里铺上防滑垫,浴室装上扶手,减少摔倒的风险。还可以打打太极拳、练练八段锦,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改善平衡能力。

三级预防(已患病)

如果已经得了骨质疏松,就要建立家庭防跌倒计划,比如保证夜间照明充足,把家里的地毯收起来,减少障碍物。出门或者活动的时候,戴上髋部保护装置,给骨头多一层保护。

老年性骨质疏松虽然听起来可怕,但只要我们了解它,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积极预防、规范治疗,就能和这个“隐形杀手”说拜拜,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健康、更安心!

本文原文来自360doc.com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