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高校与医疗机构牵手!两家高水平医院正式揭牌
国家重点高校与医疗机构牵手!两家高水平医院正式揭牌
近日,北京理工大学和上海大学医学院分别与医疗机构合作共建高水平医院,开启了医教融合的新篇章。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医院
为积极响应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深化医教协同创新,2月26日,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正式揭牌。
与这所知名理工大学“联姻”的是珠海市人民医院,该院为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也是珠海唯一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珠海首个广东省高水平医院。
北京理工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高校,亦首批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该校设有22个专业学院、7个书院以及前沿交叉科学院等8个新型教研机构,拥有雄厚的理工科基础和强大的科研实力,特别是在生物医学工程、信息技术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
据介绍,北京理工大学的学科建设方针为“顶尖工科、优质理科、精品文科、新兴医工”,构建了工、理、管、文、医协同发展格局。其中,医学一直是北京理工大学的发力点,着重探索医工融合领域。
珠海市人民医院作为珠海地区唯一的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具备丰富的临床资源和优质的医疗服务能力,双方在医学与工程技术领域存在高度的互补性。
在珠海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自2024年起,北京理工大学与珠海市人民医院签订多项战略合作协议,在平台共建与学科共融、人才引进与队伍建设、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与医疗服务等方面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
此次珠海市人民医院挂牌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是对双方战略合作协议的落地落实,开启了医教融合的新篇章。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医学工程学院(效果图)
珠海校区与市人民医院运用开创性的协同路径、灵活性的体制机制共建医学工程学院,实现医教融合创新发展。合作以来,双方通过“校医双聘”模式,引进高层次人才,共建共享科研平台,为共建医学工程学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共建、共管、共享”模式组建的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医学工程学院,规划构建覆盖本科至博士的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重点培养“医学+X”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创新拔尖人才培养,促进新医科、新工科建设,打造具有卓越竞争力、创新力和影响力的医学工程教育与科研平台,实现人才培养、科技研发和社会服务等功能一体化。
上海大学医学院医大医院
2月28日,位于青浦区的上海大学医学院医大医院揭牌,“上海大学医学院心血管病临床研究所”与“上海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所”同步成立。
这是上海大学医学院在医疗教育、科研及临床服务领域迈出的新步伐,也是上海推动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成果。
上海大学医学院医大医院将整合各方资源,打造高水平医学人才培养基地与医疗服务体系,同时致力于为青浦区、周边地区乃至长三角区域居民提供优质、便捷的健康服务。
据悉,上海大学医学院医大医院将重点发展心血管、肿瘤等核心专科,并积极布局精准医学、再生医学等前沿特色专科,以满足民众多元医疗需求。同时,医院大力推行多学科诊疗模式(MDT),提高复杂疾病诊治效率与质量。
上海大学党委书记成旦红表示,上海大学医学院依托上海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以“新医科”建设为契机,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和城市重要使命,致力于培养卓越创新医学人才,服务人民健康。双方将通过临床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探索人才培育新范式,建立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实现人才培养、科研攻关和服务能级上的“新突破”。
上海大学医学院院长刘斌指出,未来双方将以研究所为依托,构建“医教研产”一体化平台,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技术难题,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
上海医大医院始终围绕“为人民大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中心,从专家队伍、诊疗水平、学科建设到服务能力、就医体验等方面,致力于打造五个“高质量”。上海大学医学院医大医院院长刘春龙表示,此次与高校合作,医院将依托上海大学医学院的科研与人才优势,加速医疗技术与服务创新升级,推动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同时,开发新型诊断工具、治疗技术及药物,通过临床试验惠及患者,提升诊疗水平。
作为上海大学医学院的教学基地,医大医院还将为医学生和科研人员提供丰富的临床实践与科研平台,助力医学教育发展,培育高素质医学人才。
上海大学医学院医大医院揭牌及两大研究所成立后,将为上海医疗健康事业注入新活力:整合各方资源,通过优势互补打造高水平医学人才培养基地与医疗服务体系,在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推动医学科技创新、优化医疗资源布局、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等方面发挥作用,助力上海医疗水平提升与医学科技创新发展,同时致力于为周边地区乃至长三角区域居民健康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