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大明王朝1566》里为什么江南首富沈一石去灾区买田的钱粮不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大明王朝1566》里为什么江南首富沈一石去灾区买田的钱粮不够?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C28EVQN0553XCT3.html?spss=dy_author

《大明王朝1566》中,江南首富沈一石在灾区买田的情节引发了观众的广泛讨论。为什么这位首富在买田时会遇到资金不足的问题?本文将通过剧情分析和数据解读,为你揭示其中的玄机。

江南首富沈一石只是一个名头,他的财富并不完全真正属于他,在他留下的遗书中提到:

”沈某布衣粗食凡二十年,织绸凡四百余万匹,历年上缴织造局共计二百一十万匹,各任官员分利一百万匹,所余之九十万匹再买生丝,再产丝绸,使沈某艰难维持至今。”

可见沈一石的流动资金并不充足,他这个首富很艰难。那么正常改稻为桑所需要的钱沈一石是负担不起的,那么就来分析原因。

沈一石买田是根据织造局出口五十万匹丝绸来计算的,他目前的丝绸年产能是二十万,杨金水给他增加二十万匹丝绸任务。

但是浙江官员郑必昌、何茂才给沈一石下的命令是增产三十万匹丝绸,也就是说,他们要分成,那么沈一石只有多买土地,扩大产量才能满足浙江官员的需求。

沈一石一口气要了五十万亩桑田,是为了保证桑田稳定的出产,毕竟新改桑田出产不稳定,他要留有余地。

沈一石也要赚钱,这么精明的商人要维持整个盘子,他才会多要些土地,也是为以后做打算。

其实沈一石不买土地,直接收生丝也是半价,这么做也没有问题。

但是严党为了在改稻为桑中大捞一笔,让沈一石垄断丝绸上下游,为了他们获得更大收益。

正常价格买土地,沈一石是要亏死了,需要一下拿出二千多万两银子,投资回报率太低,几十年时间土地成本都没有回来,他肯定也是不愿意,也拿不出这么多钱。

所以严党要将九个县淹了,以低价吸引沈一石做土地收购的事情,将购买土地收回成本时间缩短。

沈一石去受灾县买田,准备了一百船粮食。浙江巡抚衙门开会时,郑必昌只允许将浙江境内粮食留给买田使用,不准私自卖给农民,将农民自救的路堵死。

沈一石将浙江粮食买空,甚至还去江西,才凑到共计一百八十万石粮食,这点粮食能买多少田?

高翰文曾经讲,丰年五十石/亩,歉年三十石/亩”的正常田价,这点粮食只能卖六万亩,和他所要求的五十万亩相去甚远。

所以严党只有毁堤淹田,用很低的价格从农民手中将地买下,比如3.6石/亩。

这样的价格只能是将农民逼得走投无路,才能做到。

所以小阁老才要将九个县都淹了,灾民肯定到处都是。这样粮食消耗会很大,官仓很快粮食赈济就会告罄。

沈一石那100船粮食就是一个很大的砝码,越没吃的,沈一石一百船粮食就会更值钱。

一两个县淹了,没有九个县都淹了。好操作。

一个县的土地,按照大明的现状,一大半是士绅家的,剩下的才是一般农民的。要兼并的部分就是这些土地。如果不把九个县都淹了,都很难凑齐五十万亩。

剧中提到的建德县,登记在册的土地是四十四万亩,桑田十五万亩属于丝绸大户,剩下的是农田二十九万亩,那么九个县差不多有两百六十一万亩。

产权归属,肯定大半是士绅大户,剩下的才是沈一石可以兼并的对象,当然还不能全部兼并了,朝廷规定的。

毕竟朝廷不想将浙江逼出反民来,还想着给百姓留一丝丝希望。

沈一石一下拿出几百万两买了粮食,已经是极限,他也是以小博大,希望用一百船粮食搞定五十万亩桑田,然后分几十年,慢慢收回投资。

他剩下的只有作坊,商铺这样的固定资产,是没有办法快速变现。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