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见“升卿”
喜见“升卿”
在乙巳蛇年即将到来之际,“喜见升卿”四个字出现在了祈福年历上,并广为流传。喜见,即喜闻乐见;而“升卿”呢?则一时成为人们饭后茶余探究的话题。
升卿是蛇的雅称,寓意会带来吉祥。(IC photo 供图)
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与龙关联,被称为“小龙”。(IC photo 供图)
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蛇,是蛇目爬行类动物的总称,起源于早白垩纪;蛇的行走姿势多样,或直线行走或蜿蜒曲折地前进,即通过腹部的肌肉收缩和自身的弯曲来实现快速移动。古籍中关于蛇的别称或雅称十分丰富,且多蕴含深意,大致有以下称谓。
虺(huǐ),《尔雅·释鱼》:“蟒,王蛇。蝮虺,博三寸,首大如擘。” 虺是蝮蛇一类的小蛇,《尔雅注疏》载:“舍人曰:‘蝮一名虺,江、淮以南曰蝮,江、淮以北曰虺。’”在古代,虺被视为一种具有神秘力量的生物,有时也被用作象征邪恶或危险的符号。然而,在另一些文献中,虺又被描述为蛇类中的善者,寓意着蜕变与新生。
螣(téng),一种专食苗叶的小青蛇。《尔雅·释鱼》注释说:“蛇似龙者也,名螣。一名螣蛇。能兴云雾,而游其中也。”它更像是龙类,能兴云雾而游其中。《荀子·劝学》也说:“螣蛇无足而飞。”它的灵动与迅捷,腾云驾雾、穿梭于天地之间的特质,寓意超越与自由。
蚺(rán),通常指体型较大的蛇。《说文解字》:“大蛇。可食。从虫冄声。人占切。”寓意力量与威严。在古代文献中,蚺被视为守护神或象征财富与繁荣的吉祥物。
蜧(lì),一种能兴云雨的黑色神蛇。《淮南子》曰:“牺牛骍毛,宜于庙牲。其于致雨,不若黑蜧。”也有解释“黑蜧,黑色,蛇属也。戾潜于水,神像,能致雨也。”
蜦(lún),《说文解字注》说它:“黑色。濳于神渊之中。能兴云致雨。”它多与神话传说相关联,蜦常被描绘为拥有神奇力量的生物,能够带来好运或预示着灾难。
小龙,蛇在中国文化中常与龙相联系,因而有“小龙”之称。位列十二生肖之一,代表着智慧、祥瑞和长寿,同时也体现出中国人对龙的崇拜与敬仰。
蛟龙,是一种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也与蛇有关联,传说虺修炼之后成蛟。许慎《说文解字》卷十三云:“蛟,龙之属也。”传说蛟修炼一千年便沿江入海化龙,与民间所说的蛇修炼千年而化龙一致。蛟龙有着强大的力量和无穷的智慧。
神话里还出现了很多人面蛇身的形象。如《山海经·海内经》则说:“有神焉,人首蛇身,长如辕,左右有首,衣紫衣,冠旃冠,名曰延维,人主得而飨食之,伯天下。”这里“人面蛇身”“左右有首”形象的神明,名为“延维”。
升卿,作为蛇的又一雅称,更是将蛇的寓意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升卿”作为蛇的雅称,在古籍中多有记载。《白泽图》中记载:“山见大蛇着冠帻者,名曰升卿,呼之吉。”意思是说如果在山中遇见头戴冠帻的大蛇时,以“升卿”呼唤它,就会给自己带来吉祥。东晋葛洪所著的《抱朴子·内篇·登涉》中的记载也与此相吻合:“山中见大蛇著冠帻者,名曰升卿,呼之即吉。”进一步印证了“升卿”是为吉祥之蛇。汇辑了魏至清代著述的《粤雅堂丛书》更是丰富了“升卿”的内涵,说它是善良的象征:“蛇之善者惟升卿。”这些记载,不仅将“升卿”与善良、吉祥等美好寓意联系在一起,还反映了古人对于自然界生物的崇敬以及对于吉祥、美好愿景的向往。
借助于“升卿”的美好寓意,人们还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东汉官员虞经,为郡县狱吏,公正办案,存心宽厚,推己及人。每逢冬月案件上报时,常为之流泪。他曾经说:“东海于公高为里门,其子定国卒至丞相。吾决狱六十年矣,虽不及于公,其庶几乎!子孙何必不为九卿邪?”文中的于公和他一样是狱吏,于公的儿子于定国后来做了丞相,于是虞经感叹治狱六十年了,虽比不上于公,也许差不多吧,子孙为什么不能做九卿呢?然后就“故字诩曰升卿”。于是,他的孙子虞诩,字“升卿”,也是不负众望,成为东汉名臣。据《后汉书·虞傅盖臧列传》记载,他年十二,能通《尚书》,“早孤,孝养祖母。县举顺孙,国相奇之,欲以为吏。”但是虞诩却推辞说:“祖母九十,非诩不养。”相乃止。后来祖母去世了,“服阕,辟太尉李府,拜郎中。”此外,这位“升卿”的人才观和器物观,也为中国成语宝库增添了“盘根错节”的典故,原句为“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
如此说来,“喜见升卿”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动物的图腾崇拜和吉祥寓意。在现代社会,“升卿”虽然已经不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但它所承载的文化价值与象征意义仍然值得当下的人们去珍视、了解和传承。
在2025乙巳蛇年,让我们喜见“升卿”、乐见“升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