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楼申遗十周年:保护与开发的平衡之道
福建土楼申遗十周年:保护与开发的平衡之道
福建土楼于2008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一里程碑事件为土楼文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永定、南靖、华安三县以"土楼概念"为核心,积极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如今,这些地区的土楼景区经营状况如何?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哪些变化?旅游产业发展还面临哪些挑战?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永定景区:平衡保护与开发
新形势下,永定景区如何在保护土楼原生态文化建设和经济富民之间取得平衡?景区开发可以用加减乘除来概括。总的目标是守护好、传承好、运用好。在核心区用减法,指在核心区不盖项目,除法是取缔违章搭建、乱摆摊设点,占道经营,乱堆放,乱安装、张贴广告牌和黑导黑车行为。在全国,首次利用激光三维测绘技术为福建土楼承启楼建立三位数字模型,有效解决古建筑整体变形观测的难题。加法方面,编制完成了《永定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明确永定全县旅游产业发展方向和任务。在保护好土楼的同时,居民收入也越来越好。土楼公司按照门票收入按比例分成给景区内村民。
现在春节,很多在外打工的村民都不敢回来,没有房子住。即便回来的很多人,也只能每天花150元甚至更多钱住在宾馆或别人家里。土楼里年轻人结婚生子,对住房的刚性需求不断增强,有钱的却没法建房,因为保护土楼建筑风格一致性,当地政府规定,村内必须拆除与古老土楼风格严重不相符的建筑,不再批建新建筑,并承诺由政府出面征地建安置房。早在2008年时永定就已经启动土楼居民安置房建设,安置了首批130户洪坑村村民入住新村。“对于洪坑村村民的安置房问题,我们又在瑞子坑规划出占地30亩的新村,目前征地10亩,计划安排80到100户。土楼开发和居民安置房已经制定好措施应对。
面对景区内旅游从业者井喷的趋势,加上此前有媒体报道指土楼景区内居民摆摊现象严重商业化过浓,严重影响了景区内原生态气息。这该如何是好?对于土楼资源部分,我们只租公共部分,楼上还是百姓自己住。比如振成楼是整栋楼给租金,楼上还是老百姓自己住。一楼以老百姓居住为主,主要让游客感受百姓的生活状态。对于摆摊这块,这是居民传统生活的方式,卖自己的茶叶等是客家生活的一种延伸,客家文化展示的一部分。有些客人来观光只要看原生态的生活方式,可以仔细品尝到客家文化在生活方式上的一种展示,但是要将摆摊规范起来。引导村民到风情街就业创业,提高他们的收入问题。靠土楼,卖旅游,实质上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华安土楼:多措并举促发展
旅游富民实在利多
华安县确定了旅游经济区规划、道路硬化、新村建设、旧村改造、饮水工程、河道整治、幸福园、敬老院建设以及环境卫生整治、镇区主干道绿化亮化工程建设等10项惠民实事,总投资1亿元左右。
文化带动旅游热情
土楼旅游是华安旅游的龙头,但是由于体量较小,文化内容挖掘不够,导致游客普遍反映旅游内容过于单调,缺乏可玩性。如何将华安当地文化特色和土楼旅游有机结合,更好得发挥文化带动旅游的作用?当地政府和景区付出了不少的努力。
捆绑营销显见成效
华安县旅游局副局长郑跃辉表示,“将‘华安三宝’整体包装推介,是一个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比如,将丰富的茶文化与土楼旅游巧妙结合,在茶产业园开展丰富的乡村旅游活动,游客可以观看茶艺表演、到茶山亲自体验采茶、制茶流程。